(一)新时代家庭教育的内涵
人类从婴儿时起就在接受家庭的影响,直到长大成人也依然闪现着家庭的影子,是家庭的一个缩影,家庭教育在每个人的一生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历来就重视家庭,重视家庭的教化功能。《颜氏家训》、《诫子书》、《弟子规》等经典的优秀著作,孟母三迁、二十四孝的故事广为流传,都折射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文化。当代对于家庭教育的定义,吴奇程、袁元认为家庭教育是指在特定的家庭文化和生活背景下,由长辈或父母对年幼者进行的能够帮助他们全面发展并且拥有健全人格的一种教育活动。陈建翔认为家庭教育是一种培育完整的人性,帮助人类获得幸福感的活动,而这种活动是基于家庭关系和家庭的生活而展开的。习近平总书记论述的家庭教育,并非仅仅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而是以立德树人为任务,以塑造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为目标的教育。在新时代,家庭教育应是广义的教育活动。在家庭关系上,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而不是父母对孩子的单向的行为活动;在家庭环境上,重视家庭家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提高家庭素养,为和谐社会提供优良的家庭基础;在家庭教育内容上,强调做人的教育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强调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
(二)家庭教育的思想渊源
1.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思想
家庭教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它随着家庭稳定而产生并不断得到充实发展。原始社会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劳动技能的传授,对社会的生产发展和进步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先秦时期已形成了德育、智育等家庭教育观念,奠定了家庭教育的基础。汉朝时期初步形成了家庭教育的框架,此时的家庭教育主要是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教育涵盖了修身、德行、家教等,以《颜氏家训》为代表的著作对当代的家庭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宋元明清时期,就开始注重家风、家纪的塑造和培养,在家庭教育发展演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对家庭教育的认同,完成从自发到自觉的转化。
2.马克思恩格斯的家庭思想
马克思认为家庭是社会关系的自然产物,以一种社会组织存在,但其本质是特殊的社会关系。而关于家庭关系,恩格斯曾经指出“父母、子女等称谓,并不是单纯的只是一个称号,他们之间是拥有完全确定的、异常郑重的相互义务。”马克思恩格斯曾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家庭教育功能缺失的问题,在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家庭中的父母工作时长过长,忽视了对子女的关爱,也忽视了对子女应尽的义务,甚至让自己的子女成为劳动工具,缺乏良好的教育环境,子女被当成了劳动工具,子女对家庭也没有任何感情。在资产阶级家庭中,利益和金钱高于一切,父母忽视对孩子的教育,父母和子女之间毫无感情,资产阶级的家庭中充满了虚伪性。在没有关爱和良好教育下成长的孩子,只会“道德堕落,智力衰退。”
3.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庭教育思想
毛泽东非常注重家庭教育,认为不能忽视家庭的教育功能,认为父母应该对孩子进行教导。他在与子女的相处中,始终以平等的态度进行交流,强调要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品格和勤奋学习的态度,要注重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邓小平非常注重家庭,在家庭中注重营造平等民主、温暖融洽的家庭氛围,也很注重子女品德的培养。江泽民特别强调家庭教育,强调父母要加强对子女的思想品格教育,注重人格的培养,提出在领导干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应做到“经常教育,严格要求;防微杜渐,及时纠正;不徇私情,绝不袒护。”习近平指出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传统的家庭美德,构建和谐的家庭,实现家庭幸福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