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暴力动画片对幼儿的消极影响
 
更新日期:2022-09-05   来源:   浏览次数:42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暴力动画片对幼儿认知发展的消极影响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个体的认知因素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情况和调节作用。也就是说如果幼儿将暴力即为正义的观

 
 1 暴力动画片对幼儿认知发展的消极影响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个体的认知因素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情况和调节作用。也就是说如果幼儿将“暴力即为正义”的观念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不仅会使他们形成错误的认识,也将影响他们的实践行为。
幼儿对于动画片来说,是被动的接受者,由于其心智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他们对于动画片的好坏缺乏正确的判断标准,而暴力动画片中主人公以暴力解决问题的方式容易导致幼儿产生认知偏差,从而导致幼儿的模仿。例如动画片《奥特曼》中主人公奥特曼的行为虽是为了保卫地球、保护人类的正义之举,但是该片中绝大部分问题都是通过暴力手段解决的,“奥特曼打小怪兽”成为当下十分流行的一句话,奥特曼和怪兽们以肢体上的打斗、武器上的比拼以及超能力等方式通过以暴制暴解决问题,奥特曼会在消灭怪兽后离开,人们的生活也会恢复往日的平静。这种带着“正义”帽子的“暴力行为”对于有独立判断标准的成年人来说分辨起来并不难,作为成年人甚至可以透过暴力行为只看到奥特曼正义行为带来的正面启迪,但是对于另一类不容忽视的观众——幼儿来说,《奥特曼》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通过暴力行为战胜对方,且由于动画片中采用暴力手段的双方并非真实的人类,从而弱化了暴力的真实性,使得分辨力和判断力皆未完全形成的幼儿产生模仿的倾向性,产生“遇到问题暴力解决”的观念。在以暴制暴的观念的影响下,加上幼儿在观看动画片时的模仿行为,会影响幼儿的认知行为,造成攻击他人的消极影响。
2 暴力动画片对幼儿行为发展的消极影响
班杜拉认为我们可以通过让儿童对现实的,或者是象征的,或者是榜样性的行为进行直接观察,从而通过进行各种模仿而最终获得某一行为,班杜拉称这种视觉学习为观察学习。1965年班杜拉在幼儿园做了一个实验,他将3-6岁的学前儿童分为两组,让他们观看一个短片,短片中成年人怒骂、殴打充气娃娃,然后对两个实验组进行不同的处理——一组幼儿看到成年人实施暴力行为后获得奖赏,另一组儿童看到成年人实施暴力后受到惩罚。最后,班杜拉将两组幼儿分别带进放置充气娃娃的房间,结果就是看到成年人实施暴力行为后受到惩罚的儿童在玩充气娃娃时出现的攻击性行为少于看到成年人实施暴力行为后获得奖励的儿童出现的攻击性行为。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中观察学习和替代学习解释学习的产生,观察者看到榜样的行为会模仿,但是看到榜样的行为受到奖励会增强本人相似的行为,反之,看到榜样受到惩罚则会抑制本人的类似行为。
3-6岁的幼儿喜欢模仿,动画片中“勇敢”、“威猛”等形象更是深受幼儿的喜爱,而动画片中的形象若不加以限制,大肆出现“暴力行为”同样也容易被幼儿模仿,而这些形象的言行举止会影响幼儿的行为,使其出现直接模仿或延迟模仿。2013年12月18日,江苏省东海县人民法院以《喜羊羊与灰太狼》“存在暴力情节和画面,对本案未成年人的行为造成不良影响,误导本案未成年人模仿期故事情节,导致原告董某被烧伤的严重后果”为由,判决制作公司承担原告15%的损失。除此之外,对于暴力动画片是否会导致幼儿产生暴力倾向行为这个问题,学者任频捷研究显示,犯罪比率的升高与暴力性动画片播放比率的升高呈正相关性,当《超时空要塞》流行时,日本犯罪率确实有了明显的上升。学者吴晨洁在其幼儿园工作期间与幼儿访谈时发现幼儿喜欢奥特曼是因为其酷炫造型,而并未理解奥特曼主题。奥特曼做动作攻击怪兽,幼儿则模仿此动作攻击伙伴。此造型只为攻击他人,消极影响幼儿,并无积极正面的意义。据《广州日报》2007年9月1日报道:暑假期间日本动画片《奥特曼》热播,广州市天河区某幼儿园老师张丹表示,《奥特曼》几乎成了班上小朋友必看的动画片。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小朋友在看完《奥特曼》后,总是喜欢扮成动画片中奥特曼的模样,追着“怪兽”不停地打。很多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看了一个暑假的动画片,尤其是像《奥特曼》这种充斥暴力场景的节目后,性格都有所改变。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暴力动画片对幼儿的消极影响

下一篇: 暴力动画片对幼儿的消极影响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