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的野外实习教学有别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讲授的是生态学的知识体系,学生学习的是生态学概念和理论知识;而生态学野外实习教学的目的除了巩固理论教学内容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野外工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即通过指导教师的现场讲授和指导,学生实习小组对各种生态要素和生态学现象、过程进行观测、调查、讨论、分析,完成实习报告,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使学生获得野外实际观测和调研的技能,在实践中提高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
生态学野外实习是课堂理论教学的延续和深化。在野外实习过程中,我们将“立足专业学科特色,设计思政教学路径”、“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无痕融合思政元素”作为两大课程思政设计理念,深入挖掘课程中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课程思政”融入实习教学全过程。认真分析“思政内容”与生态学专业知识的契合点,深入开发挖掘生态学野外实习中的思政元素,明确思政元素的切入点,理清思政元素与专业内容之间的关系,探索思政元素与教学大纲、教学设计、教案、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无缝对接与有机嵌合。
1. 立足专业学科特色,设计思政教学路径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宜立足学科特点,尊重课程差异,构建具有专业学科特色的专业课课程教育的全过程思政育人模式[9]。根据课程从课内到校外,从理论知识到实习实践,从理解到应用的特点,设计独特的思政教育路径。生态学在解决我国日益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生态学野外实习过程中,可不断引导学生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引导学生将“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相结合,深刻理解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的“中国智慧”。
2. 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无痕融合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生硬地把思政内容嵌入到专业课教学中,而是由专业知识合理拓展,“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在野外实习过程中,师生同行同学同研,更有利于在专业知识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的浸润。课程教师努力以德示人、以情感人、以志激人,因地制宜地在课程过程中隐形穿插历史、人文、实践案例,让学生产生知识、情感和价值的共鸣,自然而然地内化为价值取向或理想信念,达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