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虽然我国的绿色金融发展起步相对较晚,但近年来其发展成效显著,并且各金融机构探索和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积极性都不断增强。从2016年起中国境内的绿色债券的发行量呈现出逐年稳步提升的趋势,中国的绿色金融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成绩。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我国绿色贷款余额达13.05万亿元,存量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全市场绿色债券余额8657亿元居世界第二。正如有学者研究表示,21世纪30年代以来,
“全球绿色低碳经济之战”已正式打响。但是据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相关研究认为,想要实现在2030年达到碳达峰的目标,预计每年最少需要3亿元到4亿元的绿色投资量。从规模看,与绿色发展对资金的百万亿级别的需求相比,当前绿色金融资金缺口仍然是比较大的,规模也非常小。因此,从整体发展状况看,中国绿色金融事业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同时,在“双碳”背景的指引下,绿色金融市场也正积极动员社会资本参与低碳投资。例如,2021年,国内银行间交易协会推出了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可有效支持碳密集型企业的可持续转型发展,是我国转型金融产品的首次实践。工商银行强调,要充分认识发展方式低碳转型的重大意义,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金融服务。光大银行强调,要认真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扩大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融资力度。除此之外,货币政策工具和信贷政策等将也不断推出,金融资源的充分供给将会促进“碳中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将不断提高金融机构和企业参与绿色投融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