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利用不充分
归口医保部门审批的长期护理保险补贴力度大、发放及时,在国家强力政策的推动下,将逐渐成为养老企事业单位营业收入的重要支柱。但是大部分养老机构因为前期建设及改造存在设计缺陷,只能申请归口民政部门审批的一次性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存在审批条件严格、补贴力度小、发放不及时等问题。国有企业在投资养老项目初期,就应该做好顶层设计,充分论证项目的可行性,最大程度利用国家支持政策,避免后期无法享受长期护理保险补贴的先天性缺陷。
(二)产业布局不科学
大部分养老机构和项目的业态布局单一,缺乏与医疗、康复资源的结合,或者仅与外部医院开展简单合作,医养结合流于形式,二者之间没有价值捆绑和利润分成。真正的医养结合,在于养老机构首先确保“养”的客户资源能够在“医”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利用,同时“医”中的利润又能够充分反哺“养”。医养结合必须是医和养的有机结合,养老机构必须能够完全掌控医疗资源,医疗资源又可以充分利用养老机构的客户优势。
(三)市场定位不清晰
虽然国内养老机构规模总量较大,但是大多数单项体量较小,并且定位主要集中于纯服务、政府兜底保障的基础养老服务领域,收费处于较低水平。高端消费群体有极高的消费能力,能享受私人医生等更加高端的私人养老服务,对养老机构的服务需求少。相比之下,失能、失智的中产阶级,因为医院的医保住院时间有限,对中高端的养老服务有刚性需求,同时还有退休工资作为长期保障,可以为养老产业带来巨量蓝海市场。
(四)盈利模式不可行
敬老院类低端养老机构属于人力密集型机构,主要输出低附加值人工服务,难以通过扩大规模形成规模效应,同时因为客户消费能力有限,主要追求附加值较低的基本养老服务,因此长期处于微利或微亏状态,这种单一的运作模式很难实现盈利。除了满足低端市场需求外,更关键在于如何提升高净值养老客户占比,通过提供高质量住所及服务、丰富的适老化产品及充分的医疗康复资源满足多样化养老需求,提高养老产品及服务的利润率,实现养老产业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