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高校把数学建模课程当作一门核心课程进行讲授,以数学建模课程为平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无论是数学建模课堂教学还是数学建模竞赛当中都存在一些问题[3-4]。
1 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首先,数学建模课堂教学内容偏理论,缺乏实践环节。目前大部分高校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学方式是案例分析法,即每一次课讲一个实际案例,这种教学方式主要由问题分析、模型假设、构建模型、模型求解等部分构成,有时会有模型解释和验证,这些环节与整个数学建模过程相比较相差甚远,而且整个案例分析过程只有老师在台上讲课,学生缺乏独立思考,没有完全掌握数学建模核心技巧,最终的教学效果不佳。其次,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差。数学专业的学生从问题分析到模型建立勉强可以完成,但是模型求解时由于缺乏计算机技术的能力,大部分模型都无法求解,更不能完成后续步骤。此外,学生的数学水平较差,动手能力不足,先修课程内容掌握不够等原因,整体课堂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
2 学科竞赛中的问题
1992年举办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以来已经有近三十年历史,越来越多的高校重视数学建模竞赛的参与度,人数也逐年递增。大赛之前,每个高校组织教师举办赛前培训,在培训会上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会带领学生们回顾往年赛题,讲解解题思路,培训信息查询能力、计算机技术,如MATLAB,SPSS等常用的数学软件以及论文写作技巧。但是这些培训都是短期的,数学建模所涉及的到知识面比较广,不仅是数学知识,甚至是交叉学科的知识也会用到,加上软件、文献查询、写作技巧培训等多个环节,学生掌握的知识严重不足。同时赛前培训也说明数学建模课堂教学与学科竞赛严重脱节,竞赛中所需知识并没有在课堂上进行有效讲解。
还有一部分学校没有赛前培训,由于学生的学习水平较差,参赛积极性不高,赛前很难组织培训会,这会导致第一次参加比赛的学生毫无头绪,不知道要干什么,等到自己有一些思路时已经过去一半的竞赛时间了。即使有过参赛经验的学生在软件的使用、论文的写作等方面都存在非常多的问题。由于数学建模课堂教学与学科竞赛中存在各种问题,很难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学生更不会有数学建模的思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