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中心化,但有影响力
2017年9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人民日报》撰文,要求掀起“课堂革命”,打造“金课”,打破传统课堂中教师唱独角戏、满堂灌的课堂模式,一时间,全国掀起了对教师角色定位的重新思考。从叙事疗法视角而言,教师与学生是一种合作关系,教师要做的就是“去中心化,但有影响力”。处于课堂中心位置的是学生,课堂要围绕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对于人生的理解,学生的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等方面来展开,教师则通过精心设置教学任务、组织课堂活动、充满好奇的提问等方式来发挥影响力,为课程的走向铺设道路,为学生的发展搭建脚手架。
(二)问题是问题,人是人
不管是生活还是咨询中,我们都倾向于给某个人、某些遭遇、某些做法下一个定义,来一个结论,好为它们盖棺论定,对号入座,有时候我们美其名曰:“真正的问题”,或者“真正的原因”。叙事疗法认为,当问题和人混为一体时,问题内化于人,因此,我们想要改变自身的现状很困难;而如果能够把贴上了问题标签的人还原,让问题是问题,人是人,把问题和人分开,我们就能够看见自己的内在本质,能够认同自己的内在力量,也得以重新进行思索,究竟是什么在影响着我们,究竟该如何面对眼下的问题。在心理健康课上,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从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到关注学生自身,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外化,比如给问题进行命名,用画图的方式描述问题的样子,与问题进行对话,用0-100的数字来思考问题带来的影响程度等。
(三)寻找独特事件
叙事疗法非常关注问题故事背后的独特事件,也就是那些与问题故事有矛盾或者不相关的事件,并进一步去探究独特事件的历史以及其他与独特事件类似的事件,把这些事件与当事人的信念、价值观、期望等联系起来,改写出一个新的故事。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教师要多留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挖掘独特事件,用欣赏、赞扬的眼光肯定学生的独特事件,帮助学生开拓新的替代故事,减少问题故事的影响力。
(四)发挥外部见证人(outsider witness)的力量
在当事人出现期望的替代故事时,为防止问题故事因惯性而一直占据主流,我们要想办法丰厚替代故事,使故事的描述变得更多充实,更加丰富,甚至超过问题故事的影响。叙事疗法提出一个方法就是找到一些外部见证人,见证当事人的替代故事,并能以某些方式将他们的经历和当事人的新故事相连结,给新故事添加色彩。当学生的改变在课堂内外得到了见证,不再浮于表面和想象新的故事就会变得丰富、真实起来,也有了落地生根的可能。对于见证的学生而言,他们参与了别人的生命故事,他们见证并推动了他人的进步和发展,自身也在聆听故事和表达共鸣的同时对自己的经历与故事进行了一次梳理,两者的故事进行交融交织,同时变得丰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