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课程思政助推大学生体育精神成长的价值
 
更新日期:2022-09-08   来源:   浏览次数:13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高等院校体育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学校体育教育。从事实世界出发,无论是课程培养模式更新还是教学改革,大学体育课程都关注到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塑

 
 高等院校体育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学校体育教育。从事实世界出发,无论是课程培养模式更新还是教学改革,大学体育课程都关注到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塑造学生身体机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培养,皆呈现出重技能轻德育的特征。但是,大学体育教育课程一直致力于思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上个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学者们就呼吁现代大学不仅仅要关注专业学科教育,同时也应培养“完整”的人。在此背景下,全面推进学科课程思政建设,价值观的培养引导于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培养之中,彰显大学体育教育“以本为本”和“四个回归”的根本要求、符合体育课程在意义世界构建过程中回归大学生精神成长内在价值的需求。
1增强学生体育精神成长的价值内涵
在马克思看来,人是一种意义性的存在,人没有办法忍受无意义的生活,对有意义的生活产生渴望是每一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诉求,即赋予生命意义是人从事一切活动的意向所归。因此,高校在课程教学培养学生时,应将学习专业知识、技能与精神意义相互融合,满足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课程不仅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同时也承载着育人功能,肩负着将课程中内涵的精神价值转化为学生内在的、自身的精神成长世界。在体育课程教学中遵循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运动技能形成、人体机能适应性变化等规律,而体育课程思政追求真、善、美的和谐统一,通过引领学生学习知识所蕴含的丰富意义世界实现精神成长。首先,体育课程思政有助于加强体育育人的人文需求[7]。人文素养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灵魂,体育课程思政不仅对学生具有思想教化的功能,同时还能够提高自我反思能力,增强自身思想政治素养并加强学生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深度和实操能力;不断地对学生进行体育人文精神的教化和熏陶,对价值和意义的确认与评价,对他人的尊重与关怀,对多样文化的包容和理解,不仅能够拥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能,更加具备健全的体育精神和完善人格全面发展的人。其次,体育课程思政有利于带动大学生筑梦圆梦[8]。学生的梦想需要来自于特定文化环境的熏陶,让学生在健康向上的文化浸润中,从内心深处自然托举起美好的梦想。中国迈进新时代以来,体育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的功能不减,但中国制度规范的明确性有利于体育的价值凸显。使学生在体育思政课程的知识的学习中,探究、创造、追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合的意义世界,点亮自身价值取得成效,其价值意义在于:大学生在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时,不仅强身健体,还丰富人生。
2促进学生体育精神成长的内在逻辑
体育课程思政的落地是大学生健康铸魂的重要方式之一,更是构建大学生意义世界的价值课程。在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中要牢牢把握体育知识和技能习得的重要性,也要抓住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深度挖掘课程中蕴含的知识价值和个体意义。在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使价值引领贯穿于体育知识与技能传授之中,从顶层设计的传授中规范体育知识与技能、价值引领的统一,在体育课程设计中就确立价值引领的教学目标,因为“意义不在于课程之中”,而是在于个人领悟出来的。
首先,体育知识和技能习得具有相对选择性,不同的体育课程学习能够给学生带来不同的精神成长。从传统体育课程来看,学生通过学习和掌握的体育理论知识、运动技能、体能发展情况,不同体育知识和项目的学习带来的社会经济价值作为选择继续深造的标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和价值多元的时代变迁,体育知识的选择不再以提高学生知识、掌握运动技能、增强自身体质、提高综合能力作为唯一的标椎,而是引领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明晰体育运动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怀,构建体育知识育人的意义关系[9]。例如,在体育理论课中讲述中国女子排球队祖国至上、顽强拼搏、不畏强敌、勇攀高峰的女排精神、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武术精神等,在课程讲授中有机融入思政建设,让学生更加相信努力和坚持的意义;在最枯燥的技术体能课上渗透对身体素质、健康重要性的灌输等,进而反思学生对形成正直、善良、勇敢和自由的人生意义。其次,体育知识和技能习得具有相对意义性。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无论是基本技术的打磨还是竞赛成绩的展示,需要经历日积月累的重复性训练,永不言败的精神不仅是个人技术水平提高的条件,更是直面挑战、顽强拼搏和追求卓越的前提,这也正是体育区别于其他领域的意义所在[10]。在体育课程知识的传授中,在知识与学生之间建立的意义关系是因人而异的,这种相对性既要使学生克服自身的懒惰和自身的局限性,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不断地反思内化,丰富自己的意义世界,由此,学生不是从属体育课程思政知识和运动技能的形成,而是在体育知识和技能习得的过程中实现了精神参与,使学生从学习者过渡到探究者、创造者、传播者,实现内在尺度和外在尺度的融会贯通,依靠自身的创造性自觉地探究意义世界,进而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课程思政助推大学生体育精神成长的价值

下一篇: 课程思政助推大学生体育精神成长的价值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