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10月,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分类制定了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明确提出了“一践行,三学会”的毕业要求,即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此专业认证标准突出强调了师范生师德建设的重要性,也对师范生师德培养也提出了新挑战。
挑战一:师德任务更重社会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必须要把“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德”既包含个人品德、社会公德,也包含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大德。“立”德是“树”人的前提,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时代教育事业的首要任务。我国尤其重视以德育人、以德治教,始终把德育摆在突出位置。师范生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在培养的过程中也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教育部最新出台的《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一级)》中对师范生师德素养作出了新的强调和补充。尤其强调新时代教师的责任和使命,过去我们认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被关注更多的是教育责任,新时代背景下教师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应承担起更多的国家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教师应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坚持为国育人、为社会育人,引导青年学生投身于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去,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挑战二:师德课程更加综合具体
在师范教育阶段,师德培养的有效路径是师德课程的学习,因此师德课程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依照专业认证标准中“师德规范”实现内容全面覆盖、积极探索开发新型师德实训课程的新要求,高校应不断完善师德实践课程,将师德养成的全过程“融通”到师范生教育教学的各环节。一方面,师德教育课程应注重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结合,理论课程注重教师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的学习,在实践课程中要设置具体的问题情景,注重师范生应变和处理技巧的训练,形成“理论-实践交替循环”的合理培养方式。另一方面,师德课程应与相关学科课程之间建立内在联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师德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同时又应结合师范生师德学习的现状进行更新和完善。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师德培育,“师德规范”中的内容全覆盖要求无疑是对现有师德培育课程的挑战,高校应积极探索师德培养的有效路径[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