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教育领域中星期休息制的起源
 
更新日期:2022-09-09   来源:   浏览次数:68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近代中国的星期源自西欧各国基督徒的礼拜,而西欧各国基督徒的礼拜源自古巴比伦的占星术。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生活在两河流域的人们对于星辰的出没

 
 近代中国的“星期”源自西欧各国基督徒的“礼拜”,而西欧各国基督徒的“礼拜”源自古巴比伦的占星术。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生活在两河流域的人们对于星辰的出没、月亮的盈亏感受性特别灵敏。至于为什么以七天作为一个周期,存有两种较合理的推测。第一,在进行天象观察时,能取得较好观测效果的行星只有五颗,分别是金星、火星、水星、木星、土星,五颗行星加上日月便成了七星,我国古时的“七政”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二,人们平时可观测到的星座恰巧是七颗星相连的,比如猎户座、双子座、北斗七星等。
关于七日周期制的明确记载见于犹太民族的《旧约.圣经》,犹太人将这一周期制做了宗教化的解释,并冠之以“礼拜”的名称。此后“礼拜”传至欧洲,借助基督教势力在欧洲社会确立普遍地位。公元327年,君士坦丁大帝正式宣布一周工作六天,休息一天,“礼拜”始成定制。此后不少国家和民族试图改变七日周期制,如法国大革命期间采用十日周期制,俄国曾试用五日周期制,但都没有取得满意的效果。最后又复归于七日周期制。
鸦片战争后,“礼拜”飘洋过海来到中国,在中国社会引起了极大反响,新式学堂的兴办,大多仿行西方的“礼拜”制度。但使用宗教意味浓厚的“礼拜”一词,有“以夷变夏”之嫌,与彼时“天朝上国”的文化观念相抵触。于是国人另辟蹊径,依据中国传统天文历法中的二十八宿值日法,用“房、虚、星、昴”四日对应西人每月四个礼拜天,而将“礼拜”称为“星期”。本来宗教意味浓厚的西方作息制度名称变为只代表天象时间的中国化习俗名称。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教育领域中星期休息制的起源

下一篇: 教育领域中星期休息制的起源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