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边际效用递减:高校思政课提质增效面临的挑战
 
更新日期:2022-09-13   来源:   浏览次数:182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在经济学中,供给与需求的平衡统一是市场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样,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供给也要与需求相适应,这不仅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基本

 
 “在经济学中,供给与需求的平衡统一是市场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样,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供给也要与需求相适应,这不仅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供给和需求这对范畴和经济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效用密切相关。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的价格受到消费者的需求和生产者的供给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在二者的相互作用中趋向于动态均衡。在实际生活中,消费者的偏好是影响供求关系的重要因素,由人的内在或生理需要所决定,这种“拥有或消费商品或服务对欲望的满足程度”即为效用。效用赋予了商品“属人”的意义,在边沁看来,“所谓效用,是指任一物的性质,该物因有此性质,故对于当事人,有一种趋势,可以产生利益、快乐、善或幸福——它们在此有相同的意义——或防止害、痛苦、恶或不幸的发生。”也就是说,商品的效用是指能够满足人在某一阶段产生的特定需求的性质,这种性质既和物自身的功用有关,也同人对其的需要程度有关。但是商品的效用并非随着其数量的累加而线性增加,边际效用,即“消费者增加一单位商品消费所产生的增加的效用,”的出现阻止了商品效用的无限增长,使得当商品的数量达到了一定的限度后,其新增加的单位商品的效用会不断下降,出现边际效用递减的情况。
从经济学的视角看,高校思政课就是教育者(高校思政课教师)把“产品”(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通过一定方式和渠道“出售”给受教育者(大学生)的实践活动。在这一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也同样存在着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从供求关系上看,高校思政课的需求指的是大学生学习、接受和认同高校思政课教师所讲授的内容的意愿;其供给则指的是高校思政课教师为大学生成长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与帮助。高校思政课虽不是商品,但却和其他商品一样也具有一定的效用,即满足大学生在成长发展需要的功能。不过,由于各种原因,在部分高校的思政课中存在了边际效用递减的情况,即受教育者对高校思政课的需求程度随着课程的持续推进出现一定程度的减弱,导致其实际效果之提升出现增长不明显乃至降低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部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没有明显提高。高校思政课是帮助、引导和带领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重要途径。“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思政课的理论性要求思政课要传播真理,培育具有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理论性人才。”但是,随着高校思政课建设的进一步推进,部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并没有明显的提高,他们虽然对思政课的内容在情感、思想和政治维度上有着较高的认同,但对于相对晦涩和抽象的理论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并没有明显的提高,缺乏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解决生活中、思想上实际问题和困惑的能力,出现仅仅对“是什么”感兴趣,而对“为什么”则置若罔闻的情况。
其次是高校思政课对部分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内驱力的激发程度相对不足。“当对教育与自我教育的需求与渴望被激发出来的时候,青年学生主动的求知热情就能与我们有计划、有步骤的教育灌输相遇,从而实现震撼心灵、‘直指内心’的教育实践。”高校思政课一直是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增进“四个认同”的主阵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不过,随着课程的持续深入,部分大学生会存在一定的倦怠感,出现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老师布置什么就做什么,老师指哪里就去哪里的现象。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仅仅停留在被动接受的层面,并未产生对思政课内容进行进一步理解和挖掘的意愿。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边际效用递减:高校思政课提质增效面临的挑战

下一篇: 边际效用递减:高校思政课提质增效面临的挑战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