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化的今天,新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虚拟现实技术与医学教育相融合成为口腔教育教学发展的新趋势,如何有效解决传统正畸学实验教学弊端已成为各大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当务之急。
1国家政策推进教学资源共享
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第二十五条中提出 “要大力推进慕课和虚拟仿真实验建设”。为全力贯彻全国教育大会文件精神,提高创新型复合型正畸人才培养能力,各大口腔院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潜心研发口腔虚拟实验室并推广到国家虚拟仿真教学实验平台,例如重庆医科大学现已开发国内第一套操作环境与临床环境高度逼真的口腔颌面外科虚拟实验室“牙拔除术虚拟仿真-触反馈-多媒体实验教学系统”。针对口腔正畸学实验教学,西安交通大学研发的“正畸病例分析诊断及治疗设计虚拟仿真实验”虚拟实验空间、温州医科大学推出的“突面型青少年的正畸虚拟仿真诊疗实验”虚拟实验空间可供学生学习,实验浏览总和过万。学生可利用虚拟实验室反复学习临床问诊、虚拟排牙、托槽粘接、矫治器制作等基本操作技能,减少实验材料的浪费。与此同时,虚拟实验室将口腔医学、信息工程、大数据等多学科进行交叉融合,使各大院校学生能通过高校的虚拟实验空间在互联网进行自主学习,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减轻教学压力。因此,在本科生口腔正畸学实验教学中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将引领国内口腔正畸学教学模式的进步与发展。
2虚拟现实突破时空限制激发学习兴趣
首先,从时间角度来说,时至今日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使得部分国家留学生无法返校上课,且因国际时间差异,雨课堂、腾讯课堂、钉钉语音等线上直播教学手段都面临一定困难,而虚拟现实技术可突破时间限制,虚拟实验空间的二十四小时持续开放给各国留学生自行选择时间完成学习任务提供了弹性空间。此外,口腔正畸患者治疗时间长,学生通过临床跟诊观看一个完整的治疗病例不易,而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整合患者病志档案,通过计算机成像技术生成治疗过程中牙齿移动变化影像,方便学生灵活利用碎片时间在短时间内即可观看长达三年的病例变化过程,对深入理解矫正牙齿的移动有一定帮助。
其次,从空间角度来说,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建立口颌系统的三维空间,通过视觉、力觉、触觉、运动等多感知有助于学生理解正畸过程中牙齿位移方向,将抽象的生物力学概念转换为更直观的视觉感受,在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又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活跃度和学生参与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