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高校学生资助资源发展的因素可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特别是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问题,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力度不断加大,资助政策的调整不断与时俱进,为高校学生资助资源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促进教育公平实现了质的飞跃。而高校学生资助的政策主要是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进行调整优化,因此制约高校学生资助资源发展的外部因素主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制度、人员队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个人因素等,其中制度因素包括政府行政部门自上而下的制度安排和高校内部的制度设计。本文重点论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度、队伍等影响高校学生资助资源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根本
我国的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建国后到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较低,社会发展百废待兴,为了推进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创立了社会主义学生资助制度,国家先后实行供给制、人民助学金、学杂费减免等资助政策。
改革开放初期至90年代中后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改革中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轨,教育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各种“市场化”改革也在教育领域内展开。我国高等教育实行了收费制,高等教育的学生资助逐渐从普遍性的人民助学金为主,过渡为奖学金和助学金共存,再到奖学金和贷学金并行。学生资助逐步形成以政府资助为主体、社会资助为补充的政策格局。
20世纪90年代末至2006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改革的深入,我国国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是贫富差距也不断加大, 对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再加上高校开始加大扩招,贫困生人数也随着在校大学生人数的迅猛增加而相应上升,原有的大学生资助制度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此现象,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出台后,学生资助举措逐步增多,更加多元化的混合资助体系开始形成。
2007年至今,国家经济和社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政策、资金和人力资源投入到高校学生资助体系中,高校在资助对象、资助范围、资助力度到资助内涵,均有长效发展。2007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标志着我国学生资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对健全国家资助政策体系做出全面部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开启了我国学生资助事业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