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品德养成路径微探
 
更新日期:2022-09-15   来源:   浏览次数:14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品德的培育贯穿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始终。劳动品德结构中的知情意行是彼此联系、相互促进的。劳动认知是基础,劳动情感、劳动意志的形成都有赖于科学劳

 
 品德的培育贯穿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始终。劳动品德结构中的知情意行是彼此联系、相互促进的。劳动认知是基础,劳动情感、劳动意志的形成都有赖于科学劳动认知的构建,炙热的劳动情感是劳动意志、劳动习惯养成的积极心理因素,劳动意志是劳动认知最终落实到劳动行为最为关键的一环。因此,大学生劳动品德的养成,要在知情意行上下功夫。
(一)在劳动认知方面,培植尊重劳动的心理认同
劳动认知是对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劳动价值观等的科学认识。正确认识新时代关于劳动的科学内涵,是大学生劳动品德养成的第一步。一是探析大学生劳动需要心理。新时代大学生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只有满足大学生自身发展需要,大学生才能形成心理认同,尊重劳动、热爱劳动。通过问卷调差、个别采访的方式了解大学生需要心理,分析调查结果,分门别类进行教育,促使劳动品德形成。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融入劳动教育,解读劳动经典文本,讲好马克思主义劳动知识。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引领新时代大学生探究劳动之源,解读人类劳动实践的创造本质,引导他们深刻地领会劳动在个人成长、社会进步以及世界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尊重劳动的理论认知。三是父母传递正确的劳动观念,有些家长受过体力劳动的苦,在教育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会传输给大学生从事体力劳动没有出头之路的理念,这使大学生对体力劳动嗤之以鼻,家长应该改变这种旧思想。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并重,没有谁比谁高尚之说。以此让大学生摒弃好逸恶劳与不劳而获的消极懈怠心理,培植尊重劳动、劳动光荣且伟大的心理认同感。
(二)在劳动情感方面,涵养热爱劳动的真挚情感
劳动情感是建立在对劳动本身、劳动人民的尊重以及对劳动成果的珍惜基础之上体验劳动的愉悦、热爱劳动等情感。它体现了劳动个体对劳动行为的积极态度,在积极、热爱的劳动情感的驱使下大学生才能以昂扬的精神投身于劳动创造,所以说正向的劳动情感是劳动品德形成的催化剂。一是亲身体验劳动的愉悦。学校开展“劳有所获”的校园活动,让学生亲自进行实践劳动,给予完成任务的学生奖励,让他们亲身体会劳动所带来的收获和乐趣,体味奋斗的幸福感。二是感悟模范的力量。讴歌新时代劳动模范,这个模范既可以是艰苦奋斗的劳动模范也可以是刻苦学习的勤奋模范。挖掘身边劳模先进事迹,以生动活泼、接地气儿方式向讲好新时代劳动者故事。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还原劳动场景,有能力的还可以组织学生体验劳模成长环境,让劳动模范现身说法。使劳模精神得到弘扬和辐射,让大学生对符合时代要求的劳动品格有更为直观和真切的感受,从而引起共鸣,激发大学生参与劳动、热爱劳动的真切情感。三是将劳动回归生活,以生活为切入点,让大学生体会父母的辛劳与不易,珍惜劳动成果。比如跟随父母上班。要让大学生亲眼看到、亲身体会到劳动的不易,感悟美好幸福生活是辛勤劳动换来的,涵养尊重劳动成果的真挚情感,从而成就新时代大学生的劳动责任感。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品德养成路径微探

下一篇: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品德养成路径微探

 
相关论文导航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