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使用对比强化“比兴”“隐秀”的表现手法
 
更新日期:2022-09-15   来源:   浏览次数:79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虚实显隐的表达方式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主要体现为比兴隐秀等创作手法。比兴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常用技巧,比指象的譬喻;兴指触物生情或托物寄情。

 
 虚实显隐的表达方式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主要体现为“比兴”“隐秀”等创作手法。“比”“兴”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常用技巧,“比”指“象”的譬喻;“兴”指触物生情或托物寄情。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将“比”分为“比义”“比类”,前者以物喻志,后者以物比物,皆为形象的比喻。因“比”与引譬连类的“兴”相通,故古代学者将“比兴”连用,作为文学艺术创作的常用修辞方法。“比兴”的手法通过寄情于景、寄意于象表达情思,使物象与情志交融,激发联想和想象。“隐秀”的手法亦强调意与象相连,隐与显相通,刘勰在《文心雕龙·隐秀》中言:“夫心术之动远矣,文情之变深矣,源奥而派生,根盛而颖峻,是以文之英蕤,有秀有隐。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隐处即秀处,秀处即隐处。”意思是在文学艺术之象直接激起的审美感受(即“秀”)基础上,生发更为深刻的蕴意与无穷的意味(即“隐”)。“比兴”和“隐秀”集中体现了中国美学推崇含蓄的重要特征与传统,这两种表现手法的运用也使文学艺术创作显现了丰富的象征、比附和隐喻的意义。
电影《气球》巧妙地通过对比的电影元素在银幕上实现了中国美学“比兴”“隐秀”的象征效果,无论角色塑造还是道具布景皆具隐喻性、暗示性,成为创作者抒情达志的有力依托,在纪实性叙事的“显”象中,“隐”示与探讨生之意义与信仰问题,使“取象”无情不发,意味深长。
(一)“白气球”与红气球
影片以气球为核心意象并借此来命名,从两个孩子透过“白气球”(避孕套)看世界开始,到父亲买来的红气球在他们手中无意放飞结束。开场的镜头从两个孩童的视角展现了一个模糊的世界,天空、草地、羊群,以及爷爷和刚从外面归来的父亲达杰。达杰叫两个孩子过来,镜头随即摆脱“白气球”的遮挡,视线变得澄澈。看到两个淘气的孩子正举着被吹大的避孕套玩耍,父亲达杰又急又气,无奈之下告知爷爷那是“白气球”,又连忙慌张地扎破了两个“白气球”,许诺孩子下次去县上一定买彩色的气球回来。被“白气球”包裹的世界是不清晰的,里面只有男性。而无论“白气球”意味着欲望还是束缚,在其遮蔽下都无法看清真相,只有拿掉或刺破“白气球”才能显露真相。达杰的许诺使孩子对彩色气球的所求贯穿全片,直至结尾,达杰从县上买来两只红气球,却很快在兴奋不已的两个孩童手中爆炸和挣脱。镜头随不翼而飞的红气球飘向天空,视角由孩童转向气球自身,逐一俯看“审视”片中角色,一场由玩儿“气球”引发的生之抉择落幕,而结果则被抛向虚“空”。相较于白气球,挣脱了束缚的红气球鲜艳亮丽,在冷色调笼罩下的银幕中格外显眼。红气球的视野辽阔高远,指向希望和无限可能,在它“望向”片中角色的同时也仿佛“望向”观者,面对生存的无奈与对生命意义及信仰真谛的求索,没有人不在场,但所有人无一例外地朝向红气球,心驰神往……如此,影片用一白一红的对比强化了“显”象背后耐人寻味的无穷“隐”意。
(二)人与羊
达杰一家以放牧为生,羊的数量或产量决定了家庭财力与境遇。为改善生活状况,达杰向朋友借来好的种羊,以期来年增产。在牧民的世界中,羊象征着财富,母羊需要与好种羊交配,尽可能多地受孕增产。不能生育的母羊通常会被卖掉或屠宰,如片中几年未育的老母羊一样。这与人的孕育需求形成了鲜明比对。就在达杰带着大儿子江洋送还种羊的时候,爷爷突然去世。不久后,卓嘎得知自己意外怀孕。面临生存和三个孩子的教育问题,面对爷爷灵魂转世回家之说,原本并不富裕的达杰一家陷入窘境,达杰与妻子卓嘎之间就此产生了分歧。在片中,人与羊的对比关联显露在卓嘎戏说丈夫达杰像极了借来的种羊,以及喂母羊的桥段。此外,在得知自己怀孕的前一夜,卓嘎梦见了母羊,而她到卫生所验孕之时,窗外草地上出现一只被捆住的羊无助地挣扎着。就生育而言,人与羊或许都摆脱不了束缚。不同的是,羊没有能力思考和做决定,而人作为自由存在者有能力从自己的理性和意志出发决定自己的行动、选择生活的方向。周措大夫建议卓嘎拿掉孩子时说:“咱们藏族妇女又不是天生就为了给男人生孩子才来到这个世上的”。这对卓嘎无疑是一种启蒙,在现实处境的逼迫下,卓嘎不得不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意义,而反复出现的羊的意象则深化了她的觉知过程,凸显出意象的比兴效果。重新审视自身的卓嘎,不再是上帝的羔羊,她开始独立自主地决断与思想,并决定自己的生活。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使用对比强化“比兴”“隐秀”的表现手法

下一篇: 使用对比强化“比兴”“隐秀”的表现手法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