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哲学 » 正文
“民族本位,泰体西用”:泰国德育教育的政治背景
 
更新日期:2022-09-15   来源:   浏览次数:303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自近代以来,泰国的德育探索和研究在动态演进中保持自身连续性,究其缘由是以朱拉隆功为代表的泰国历代君主都坚持民族本位,泰体西用的思想观念。即坚

 
 自近代以来,泰国的德育探索和研究在动态演进中保持自身连续性,究其缘由是以朱拉隆功为代表的泰国历代君主都坚持“民族本位,泰体西用”的思想观念。即坚持佛教文化为基础,辅之以现代西方文化教育民众。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当代泰国的德育就是佛教教育。
(一)朱拉隆功与“泰体西用”观点的提出
朱拉隆功(1868—1910年)时期,由于他从小接受西方的传统的宫廷教育,因此主张在文化上既保存本国“好的东西”,也赞成学习西方的“好的东西”。而前一个“好的东西”便是泰国的政治文化,即泰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和当时兴盛的小乘佛教。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佛教文化教育国民。而后一个“好的东西”便是西方先进的技术与军事、财政方面的制度体系。即在坚持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接受西方现代文化,从而促进社会向前发展。
(二)瓦栖拉兀对“泰体西用”观点的继承和发展
瓦栖拉兀-朱拉隆功的次子,从小接受系统的西方教育,但自身却始终保持着传统的民族本位的思想,他认为国家传统的民族主义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如若说有什么是泰国本民族的最大的敌人,那就是泰国人民蔑视自身文化的价值。 他在《自由诗》中指出:“让我们忠于国王,忠于我们的民族,忠于我们的信仰。 即“国王——国家——佛教”三位一体的意识形态,其中的信仰便是忠于佛教。
(三)1932年革命
1932年6月,泰国爆发了一场被称为“世界上最和平的不流血的革命”。 这场革命是由曾经留学法国和德国的一些军官和文官策动的,革命的结果是推翻了君主专制,建立了立宪君主制。虽然在政治制度上进行了变革,但在民族主义发展上仍然沿用传统民族主义,集中表现在泰国政府在1939年至1942年1月所颁布的十二个通告中。这十二个通告实质上是对“泰体西用”思想的继承,确立了“国王——国家——佛教”三位一体的民族主义。本质上仍然忠于佛教信仰,坚持借佛育人。
现如今,随着时代更迭,泰国也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改变了自身的教育方式,但佛教文化的根本并未动摇,在佛教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融中坚定民族本位,在社会发展中形成了符合时代需求的民族特色。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民族本位,泰体西用”:泰国德育教育的政治背景

下一篇: “民族本位,泰体西用”:泰国德育教育的政治背景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