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文艺 » 正文
泰国佛教教育与德育教育走向融合的内在逻辑
 
更新日期:2022-09-15   来源:   浏览次数:168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从东南亚小乘佛教国家的文字发展状况来看,当佛教传入这一地区时,还没有一个国家拥有自己的文字。[2]由于文字的缺乏,因此在古代的泰国,主要由僧侣承

 
 从东南亚小乘佛教国家的文字发展状况来看, 当佛教传入这一地区时, 还没有一个国家拥有自己的文字。[2]由于文字的缺乏,因此在古代的泰国,主要由僧侣承担教育责任,教授国民佛教经文和佛寺戒律。佛教的价值观倡导控制自己的欲望,遵循道德伦理,遵守道德秩序,以此来教育国民,使得泰国形成仁爱、和谐的社会氛围,伴随着佛教文化在泰国的传播,佛教教育在泰国逐步占据着主导力量。
泰国德育教育究其本质是个人完成道德上的社会化,是知识的内化和心灵的感悟。即通过理论的引导和道德的教化,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整体向前发展。而由于佛家文化的影响,泰国整个社会充斥着浓厚的佛教气息,使得泰国的德育教育具有独特的佛教色彩。
泰国佛教教育与德育教育在教育内容与价值目标上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只有把握二者间的内在逻辑,才能提高佛教文化融入泰国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从教育内容上看,泰国德育教育与佛教教育具有共通性。泰国佛教教育集中体现在佛法经文的传授,在诵经礼佛中实现心灵的感悟,而现代泰国德育教育不仅仅是佛教文化的教育,还包含着伦理知识的传授和德育实践的开展。佛教教育是德育教育中的一部分,主要体现在德育课程的设置中,佛教课是泰国德育教育中的必修课程,在课堂中学生从了解佛教故事中参悟和领会要义,通过佛教思想规范学生言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从价值目标上看,泰国德育教育与佛教教育具有契合性。泰国佛家教育中体现的佛教信仰指导着国民的行为自觉,它要求国民坚持佛教文化的主体性,有坚定的佛教信仰,遵循佛教文化中所蕴含的道德伦理,从而提高国民素质,达到稳定社会秩序的目的。而泰国德育教育提倡与人为善,倡导与人和谐相处,以培养国民正确的价值观念,培育良好公民,从而形成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泰国佛教教育与德育教育走向融合的内在逻辑

下一篇: 泰国佛教教育与德育教育走向融合的内在逻辑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