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新时代文学思政建设的理论依据
 
更新日期:2022-10-28   来源:   浏览次数:68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文学的思政育人价值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指出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

 
  (一)文学的思政育人价值
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指出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目标,并明确了六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其中,在对“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强综合素质”三个方面的阐释中,习总书记共十次提及“德”字——立德树人作为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成为了检验一切教育工作成效的终极标准。根据我国思政教育相关理论,思政教育作为研究如何做“人”的工作、研究“人”的思政观念和道德品质形成发展的学科,最终目的正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由此推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对个体的人而言,“德”是全面发展的基础,良好品德与人格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育者积极正向的引导;对社会而言,个体的品德与人格也对实现良性人际和群体关系产生着极大影响。习总书记将完善人格作为新时代教育新目标新要求的一项重点任务,指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应“品德高尚,人格健全,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并特别指出“提高审美和人文素养”在促进人格完善和全面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审美和人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离不开艺术的作用。艺术生产通过创造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品来满足人的审美需要,对人的精神面貌与思想感情产生影响。文学作为艺术庞杂的门类中“与人生最密切相关的”,对品德和人格的影响作用格外显著。习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学经典对陶冶塑造人的品德修养的作用,将优秀的文学作品形容为“如阳光和清风,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也认同文学与道德密不可分的关联,指出“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关于文学的本质,法国著名文艺理论家丹纳在《英国文学史》中首次提出“文学即人学(literature,it is the study of man)”的观念,前苏联作家高尔基也将文学称作“人的学问”,在他们的观点中,文学对于人丰富的内心活动和精神世界存在着直接的作用。我国文艺理论家钱谷融也指出:“文学必须以人为中心,这是理解一切文学问题的一把总钥匙”。从文学发挥思政育人的角度看:一方面,文学作为“人”的学问,以其洞悉人性和思索“人”的价值的究极意义引导人积极、全面地发展;另一方面,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其弘扬传播真、善、美的特点陶养和美化人的道德和品格,这既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思政教育的终极目标相呼应,也推动着新时代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可见,在通过实现人的进步从而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问题上,文学经典的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新时代文学思政建设的理论依据

下一篇: 新时代文学思政建设的理论依据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