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人文社科 » 正文
现实拷问:“躺平”文化的缘起和表征
 
更新日期:2022-11-01   来源:   浏览次数:252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躺平一词最初是由ID为好心的旅行家的一位贴吧用户提出,他在贴吧以躺平为主题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例如躺平即是正义、我选择躺平,我不再恐惧等,以此描

 
 “躺平”一词最初是由ID为“好心的旅行家”的一位贴吧用户提出,他在贴吧以“躺平”为主题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例如“躺平即是正义”、“我选择躺平,我不再恐惧”等,以此描述自己非同寻常的生活方式,也即是所谓的“躺平”的自由生活。该作者两年不曾工作,仅以月均200元的消费水平维持基本生活,无钱时就去剧组群演扮尸体,即便是挣钱也是躺着,用身体力行抵抗着“内卷”大势。这种与众不同的话语论调及生活态度迅速“出圈”,赢得了青年网民的追捧和效仿。在众多青年拥泵者的推动下,“躺平文化”“躺平哲学”等各类文化形态风靡全网。
“躺平”本指身体横躺在平面,像静止的水面一样。但是这一词语被赋予了时代背景下的崭新内涵,以蕴含着“无欲无求、自我放空、拒绝奋斗”的社会心态的新概念登场。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躺平”文化隶属于亚文化,是青年亚文化在现实与网络的冲击中迸发出来的新“风格”[[[] “风格”是伯明翰学派关于亚文化研究的关键词和核心问题。该学派围绕着“风格”这一”富有意味”和“别具一格”的“符号形式”,对亚文化的出现、构成以及命运展开探究。正如霍尔等人所说:“风格问题,更确切地说是一个时代的风格问题”,“对风格的解读实际上就是对亚文化的解读”。]]。作为一种符号编码,它已然通过“躺”与“平”的符号重组及能指编码,拒斥了现代汉语原语义。“躺平”表意的“僭越”与所指功能的附加,“产生了相当强大的挑衅和扰乱的力量”。不论“躺平”本质为何,它都不可逆地影响和打造了一批坚实拥护者——“躺平”青年。那么,“躺平”青年的诞生究竟只是青年群体稍纵即逝的新风尚,还是社会现象及问题的倒影呢?
(一)“躺平”青年群体的现实缘起
当前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深水区和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期,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剧烈、最深远并且显然是无可避免的一场社会变革”。机遇与挑战始终并存,社会转型的急促与失衡使得社会在转向新大陆的衔接过程中难以避免地撕扯出了“裂缝”,而掉在这裂缝中的失足者绝大部分都是社会的底层民众。“阶层流动”是连结缝内外的“阶梯”,如何从乌泱泱的人群中突破重围,爬上摇摇欲坠又无比漫长的扶梯成为了这群社会边缘人物的终身课题。部分青年或是“缝中人”,或是岌岌可危的“缝边人”,他们都是属于“未被收编”的边缘群体,在社会重压之下,“躺平”似乎为他们提供了一条“生路”。
主流文化之外存在着的亚文化虽然处于边缘性地位,却始终活跃在青年视线内,并以“你方唱罢我登场”的高频率更迭呈现。躺平文化作为一种青年亚文化,它是继“佛系青年”“道系青年”“丧文化”之后的又一新形态。不难发现,这几类文化都以“无欲、无求、不争”为主基调,在情感层面,“丧”几乎成为了青年情绪的代名词。也正因为前者在青年群体中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奠定了一定的受众基础,继承着迎合广大青年胃口的“丧”基调的“躺平”才能以雷霆之势横扫全网。
恰如迪克·赫伯迪格所言,“关于语言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与社会秩序的理念有着密切的关联”。作为流行语符号的 “躺平”冲击了传统语言代码所代表的独立而稳定的话语规则及社会秩序,从而被赋予了更为深刻的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成为了社会发展冲击与青年群体内部需要相互交织的产物。
(二)“躺平”青年呈现的多维镜像
“躺平”文化渗入到青年内部,引起群体内部结构性变化,催生了“躺平”青年群体的诞生。有网民甚至以“理念”和“表现”为基本维度,“纯粹”、“中立”和”自由”为衡量指标而构建出“躺平阵营九宫格”,将“三和大神” [[[] 三和大神,指游荡在深圳三和的新一代农民工,原本怀揣着赚钱致富的梦想来到深圳,现实却无情打碎了他们的梦想,最后自甘堕落,在三和周边“混吃等死”。]]、“从不加班”、“不工作收租”、“回小城市”等都纳为群体类型。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现实拷问:“躺平”文化的缘起和表征

下一篇: 现实拷问:“躺平”文化的缘起和表征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