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信息化教学效能感
 
更新日期:2022-11-02   来源:   浏览次数:94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教学效能感的高低影响教师的工作情绪或者工作状态的高昂度,在教学活动中影响教学内容的输出与教学结果的高效度。教学效能感是教师能力发展的内在源动

 
 教学效能感的高低影响教师的工作情绪或者工作状态的高昂度,在教学活动中影响教学内容的输出与教学结果的高效度。教学效能感是教师能力发展的内在源动力,不只是对教师教学有影响,对于学生知识接受度也有影响,既能反映教师教学信心和教学水平,又能预测学生学习成果。教学效能感是一种主观的意念,是指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度或完成某项教学任务的自我判断信念,是教师的自我判断水平,注重的是教师的信念。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在教学领域的运用,是指教师对自身是否有能力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一种知觉或信念,能够反映教师在面对教学困难时的行为表现,一位有效能感的教师应是专业的决定者,不仅能够精熟必备能力,并知道何时及如何运用这些能力。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先进的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相应地在教育体系中,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慕课、翻转课堂、微课、智慧教室以及疫情期间的网课等一系列的教学新方式慢慢发展起来,一步步改变着现有的教学模式与评价标准,那么教师教学效能感也体现出了信息化的特点。于天贞等人在考虑信息化环境的基础上,将信息化教学效能界定为:教师在课内课外或线上线下,通过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管理以及数字化资源支持等贡献自己的才能与智慧以帮助学生有效学习的一种自我判断与直觉感知,主要表现为教师是否有能力(信心)完成激发学习、监督指导、规划课外活动、设计课堂活动、整合课程资源、提供学习资源等任务的一种主观直觉和判断。刘喆认为,信息化教学效能感就是指教师对自身在信息化教学中积极影响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具体来说是教师对其能在真实教学情境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和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的认知和信念,可以界定为信息技术素养效能感、信息化教学设计/实施/评价效能感两大构成要素。李运福将教师信息化教学效能感分为:信息化“教”的效能感、信息化“学”的效能感、信息化“自我发展”效能感三方面。
本研究认为信息化教学效能感是指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教育技术手段积极帮助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自我感知与判断,具体表现为创新运用信息化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标准等教学环节的主观感知。因此将信息化教学效能感分为信息化“教与学”效能感和信息化自学效能感两部分,信息化“教与学”效能感即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优化课堂教学的效能感,信息化自学效能感即应用信息技术提升自身能力,提高信息技术素养促进全面发展的效能感。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信息化教学效能感

下一篇: 信息化教学效能感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