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小学蒙语文教科书母亲形象选文研究的价值意蕴
 
更新日期:2022-11-02   来源:   浏览次数:173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2020年2月25日,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发布了《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2020年工作计划》,该计划中指出: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加强双语教育;提高蒙古语授

 
 2020年2月25日,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发布了《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2020年工作计划》,该计划中指出:“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加强双语教育;提高蒙古语授课教育教学质量,加强蒙古文教材建设,加大中小学(幼儿园)蒙古文教材审查力度,强化大中专院校蒙古文教材编审、出版、发行工作。”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曾多次发文强调发展民族教育、加强蒙语文教科书的建设。蒙语文教科书是蒙语文课程最显性、直接的表现形式,其选文按照一定标准筛选,具有鲜明价值取向,是蒙古族少数民族群体教书育人的重要载体。为提升蒙语文教科书编写质量,应加大对教科书的选文研究。蒙古族母亲作为“草原母亲”一直被认为是蒙古族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在蒙古族教科书选文研究中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其传递的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蒙古族教育的主流文化。透视、分析蒙语文教科书中的母亲形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价值及教学功能。
(一)草原母亲形象研究有利于弘扬蒙古族民族精神
蒙古族作为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勇敢、真诚是这个民族的代名词,从成吉思汗到忽必烈西征,蒙古人曾征服了半个世界,作为一个马背上的民族,英勇善战,彪悍不屈的天性并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从他们的血液中流失,后代通过典籍将蒙古族精神藉着人物形象刻画记载并流传下来。追溯到遥远的蒙古帝国时期,“蒙古高原上的蒙古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和狩猎生产,他们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蒙古族母亲通常承担着在家赶车、挤牛奶、酿造奶油等家庭工作,养育儿女也是蒙古族妇女的重要义务。”蒙古族的早期社会生产方式就决定了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角色。无论是典籍还是蒙语文教科书,母亲形象都具有特殊的精神性,教科书中对于母亲形象的刻画不仅代表一种女性形象,而且还具有浓烈的民族特性和民族教育意义。蒙语文教科书作为传递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是一种反映智慧文化的系统符号,在宣传主流思想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草原母亲作为蒙语文教科书中的代表人物形象具有很强的民族价值导向作用,其选文是历经层层筛选的文化选择的结果,所以,想要使蒙语文教科书编写更加的系统化、民族化、科学化,对蒙语文教科书人物形象的研究将必不可少,母亲形象作为蒙古族群体具有精神性的代表任务之一,亟待成为选文的关照对象。
(二)草原母亲形象研究有利于丰富蒙语文人物形象图谱
蒙古族作为人口众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其教育一直备受政府和学者的关注,在促进蒙古族民族教育发展的路上,教科书是最不可忽略的重要方面之一,通过搜索CNKI,输入“蒙古文教材”发现仅有27条结果,祛除“金马驹小学毕业模拟试卷”等无关论文后,只有6篇文章讨论蒙语文教科书编写且研究对象都是高校蒙古文教科书,对于小学蒙语文教科书研究尚属于民族教育的研究空白。教科书作为学生学和老师教的重要载体,如若没有学者将关注点聚焦到少数民族教科书研究上,将科学化、民族化的教科书授予学生,那蒙古族教育将得以如何发展,蒙古族文化将得以如何传承?
研究教科书既要研究其全貌,又要从教科书的部分出发,“教科书的内容是一种精选的知识,其并非是价值中立的,而是渗透有特定的价值取向,尤其是教科书中的人物形象,能够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达特定的价值观念,对学生价值观的养成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教科书呈现的人物形象有利于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从心理学角度去看教科书的人物形象,班杜拉认为模仿是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通过模仿典型人物行为,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价值观。母亲作为社会角色当中的先赋角色,与孩子之间有着挥之不去的血缘关系,这种角色是其他任何社会角色都无法代替的,所以,母亲的形象更易使儿童产生模仿行为。因此,在研究人物形象时,母亲这一人物形象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母亲形象的人物研究既有利于丰富蒙语文教科书研究,又有利于丰富蒙语文人物形象图谱。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小学蒙语文教科书母亲形象选文研究的价值意蕴

下一篇: 小学蒙语文教科书母亲形象选文研究的价值意蕴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