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文艺 » 正文
明月夜之静
 
更新日期:2022-11-02   来源:   浏览次数:116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夜晚环境宁静夜晚的宁静总是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丙辰中秋夜,苏轼与友人欢饮大醉后写下了这篇公认最好的中秋词。首先,在中秋夜,本应该是团圆

 
 (一)夜晚环境宁静
夜晚的宁静总是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丙辰中秋夜,苏轼与友人欢饮大醉后写下了这篇公认最好的中秋词。首先,在中秋夜,本应该是团圆相聚的时刻,苏轼却只能与友人一起喝酒来思念远方的弟弟。一时思绪万千,当他抬头望向空中那皎洁明亮,代表团圆的月亮,不禁有了明月几时有的感慨,也出现了上阙中重要的意象——明月。
(二)明月意象
《水调歌头》上阙围绕“明月”这个意象展开。今夜的月是中秋团圆的明月,这就有两层含义,一是中秋团圆夜,二是明亮的月。从李白的《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张九《望月怀远》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再到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都是把明月这一物象与人们的悲欢离合联系起来。
除此之外,古人对月意象的理解,还往往伴随着生命流逝的感伤,岁月流逝的无奈,进而更深地表现出对历史的浩叹和人生的深思。如苏轼便借“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表达对明月长存的艳羡,张若虚悟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感伤也是来源于对“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发问与思考。
《水调歌头》中的问月也同样包含了这种个体生命希望追求永恒的迷茫。开头一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化用于李白《把酒问月》中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苏轼问月亦为“用事”,既化用了李白的诗句,又借用了李白的诗意。他一问“明月几时有”,二问“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两个问题不似屈原《天问》那样纯真,而是更为诗意,特别是对“天上宫阙”的想象。后来,他在最失意的时候,在黄州写下《前赤壁赋》,借客人之口说道:“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和流水明月一样长存,本就是人类自古以来的一种美好愿望。
苏轼在这里首先写到明月,更是想到月宫中的人,是否和他一样也是在思念不能团聚的家人。甚至猜测月宫中居住的仙子也不知在凡尘今夕是何年。其次写到我欲乘风归去,和月宫中的仙子一起共度中秋,但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最后只能在人间与仙子共舞,获得内心的安慰。上阙不仅以明月开篇,更写到诗人想象的月宫,月宫仙子,表达诗人想要登上琼楼玉宇的月宫一探究竟的美好愿望。
结合时代背景,我们其实可以发现在这里的月宫暗指朝廷。他的内心是十分矛盾的,一方面希望能为朝廷效力,建功立业,另一方面又担心自己的政治抱负和才能在如今的朝堂之上无立足之地。这里有想回京都又惧京都的矛盾之情。就是这种矛盾之情的表露,既想回京都做事,又担心事与愿违,表现了苏轼自请外任的内心秘密。
最后笔锋一转,什么都比不上在人间欣赏这翩翩起舞的月下清影。“月下起舞,清影相伴,亦足以抚慰心灵的创伤。人世间纵有百般无奈,诗人还是不忍归去。罗曼·罗兰曾说: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此句深意正在于此。苏子情怀,让人感佩不已。”在这里我们也不难看出苏轼安于外任乐于外任的坦荡之心。也是这份坦荡表露让我们看到一个真性情的苏轼。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明月夜之静

下一篇: 明月夜之静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