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哲学 » 正文
云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社会工作的开展
 
更新日期:2022-11-03   来源:   浏览次数:1525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地区间文化差异巨大。在面对少数民族人民这一特定服务对象时,社会工作者要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地区间文化差异巨大。在面对少数民族人民这一特定服务对象时,社会工作者要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这就要求社会工作者要提前了解相关风土民情,不断进行少数民族地区的探访,体验民情,主动与少数民族地区人民沟通,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对社会工作者的认同,使社会工作者的工作能有效进行。
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境内人口5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25个,全省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近1/3。在云南的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社会工作,必然要结合当地少数民族文化进行价值理念、工作方法以及实施途径等创新,从而有助于推动适合我国本土化发展的民族社会工作。
(一)民族社会工作的多元、发展、文化
王思斌以民族社会工作的多元、发展、文化三个视角为基础,以经济发展和文化持守作为民族社会工作的任务框架,从群体和个人两个层面对民族社会工作的具体任务进行了细致建构:首先是经济发展问题,在族群、社区层次上看经济发展问题,主要是要发展地区的经济,尤其是促进民族产业相关的经济发展,促进少数民族群体就业,经济上的包容性发展是核心任务。在个人、家庭层次上看经济发展,就是要促进民族家庭的生计,而其深层关怀是人们参与经济活动能力的发展。其次是文化持守问题,在族群(社区)层次上看文化问题,就要保护民族的文化传统,尤其是可以借助民族地区的宗教力量,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另外,重视教育的潜移默化作用,发展民族教育,促进当地不同族群之间的交往,增进族群之间的信任和团结。在个体(家庭)层次上审视文化持守就是要促进和保持健康的心理和信仰。基于以上的重点任务,民族社会工作并非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工作学科独自可以完成,而是与其他工作者和学科合作发挥作用,社会工作者要发挥政策的倡导者、服务的提供者作用,经济上把国家的优惠政策,特别是社会福利政策真正传递到民族群众那里,使他们真正得到实惠,同时突出人们能力的发展和社会资本、社会支持网络的形成;文化上,社会工作者必须了解民族群体的文化价值取向,寻找双方的共同“视域”,理解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通过脚踏实地、持久的工作,促进民族地区的社会和谐。同时坚持民族社会工作的发展性,即始终要把发展的理念融入其中,树立民族群体的主体性意识,在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服务中张扬他们的主体性,发展服务对象的内在能力。
张丽君认为社会工作者在开展实务时应该尊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古学斌认为社会工作要在中国乡村扎根,必须处理社会工作者主体位置,审视在实践中出现文化识盲的原因。社会工作者需要对该地区文化的内涵和运作有高度的敏感性,在开展社会工作实务时要反思专业的盲点和陷阱。王旭辉认为我们在吸纳国外民族社会工作的“文化敏感”视角基础上,要引入另一个发展视角“边界跨越”来应对,“提升我国民族社会工作覆盖面及专业性”的问题。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社会工作,尤其要求社会工作者在“文化敏感”视角下开展服务,社会工作者应了解、尊重并善于利用各民族的文化资源,对相关的民族文化议题保持敏感性,提供具有文化适切性的民族社会工作服务。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云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社会工作的开展

下一篇: 云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社会工作的开展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