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导师制有利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现有高校普遍实行“学分制”, “学分制”与传统的“学年制”有着较大差异,允许学生在学习年限、学习内容和方式等方面灵活处置。这种制度给了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空间, 但由于学生对学分制下的课程体系及选课方法、学分安排等方面缺乏了解,因此需要具有丰富专业知识、责任心强的教师进行指导,专业导师制的实施恰恰为学分制的实行提供了一种制度上的支撑。另外,很多高校都在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改革的目标就是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层次的适用性人才,这些改革目标需要各种机制和制度加以支撑和配合,而专业导师制正是符合这种时代特征的一种科学制度设计。
(二)专业导师制有利于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专业导师制的实质是导师对学生进行小范围的专业指导,这种指导对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有较大的作用。首先,专业导师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可以吸收进有志于科研或对研究内容感兴趣的学生,这将对学生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好处;其次,很多学生在大学期间会申报各级创新项目和参与学科竞赛,专业导师的指导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而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最后,小范围指导有助于专业导师对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指导,以专业导师为核心的团队使得创新项目完成更加高效。
(三)专业导师制有利于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提升
专业导师在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实践项目、学科专业竞赛的过程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就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和指导实践的能力。同时,作为专业导师,还要对各专业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深入了解,要熟知各类课程的学习方法,掌握学科前沿趋势和发展动态,这样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因此,通过专业导师制度的实施,可以实现教学相长,一定程度上促进专业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提升。
(四)专业导师制有利于对学生思想动态的全面了解
导师制拓宽了学校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的渠道和方法,有利于完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刚入校的大学生一般而言心理尚不成熟,特别是对一些社会上的热点问题还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辨别力,容易人云亦云。专业导师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一些思想偏差,并加以沟通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