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促进专业导师能力提升的机制设计
 
更新日期:2022-11-04   来源:   浏览次数:83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从机制设计上来看,专业导师制还有较大的完善空间。机制设计如果不合理,具体执行过程中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导师制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一)建立1+1+1

 
  从机制设计上来看,专业导师制还有较大的完善空间。机制设计如果不合理,具体执行过程中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导师制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一)建立“1+1+1专业导师制”,将导学、导能、导业有机结合
“1+1+1专业导师制”是指在大学入学时,专业导师重点对新生进行导学,在学生进入高年级时,重点以就业为导向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同时,在学生四年学习期间,对学生的指导都要以提升学生的能力为核心,将导学、导能、导业功能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学业发展的全过程。
大学生入学之初,对大学生活比较陌生,特别是对大学课程的学习方法一无所知,因此,专业导师应该对新生进行入学后的导学指导,帮助学生更快提高成绩。就业是大学生大学四年学习的终点,也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一个起点,因此就业对大学生和大学乃至全社会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专业导师在进行指导的过程中,要注意与学生的就业相结合。当然,导业指导除就业方面还包括学业和职业方面的指导。无论是课程学习还是专业实践,终极目标都是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而不是仅仅找到一个好工作就万事大吉。因此,专业导师在指导学生时,要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抗挫折能力为己任,对学生进行导能指导。
(二)建立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激励专业导师自觉提高指导学生能力
任何制度设计都必须考虑到配套的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在设计专业导师制度时,不能仅考虑到责任而忽略相应的利益,不能只谈无私奉献而避谈报酬,否则制度的实施是无法持续的。首先应明确专业导师的责任。专业导师的责任不能过于宽泛过于笼统,让人无从下手,同时要与辅导员的责任分开。根据以往的经验和调研结果,本文认为专业导师的职责应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大学与高中的区别及大学课程的学习方法;(2)学院内各专业的区别及专业选择注意的事项;(3)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和竞赛指导;(4)所教授课程中的疑难问题解答;(5)考研过程中的专业选择和复习方法;(6)小论文和毕业论文的指导等。其次应该注意责任与权力的对等。专业导师的工作是在专业教师正常的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之外所做的额外的工作,要承担上述的职责,很多情况下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因此,理所当然应该给予一定的报酬。专业导师制度是一个长期化、制度化的制度安排,如果过分强调教师的奉献精神而缺乏必要的物质报酬和精神奖励,势必影响教师的积极性,影响专业导师制度的正常实施。
(三)组建专业导师合作小组,发挥分工和专业化的优势
在专业导师制度执行的过程中,每个专业导师在指导学生时往往是单打独斗,根据自身所掌握的信息和知识对学生进行指导。有时遇到自己专业外的问题,指导起来不免有些吃力,另外在安排一些活动时也会因人手不足感到力不从心。鉴于此,在执行专业导师制度时,可考虑建立专业导师合作小组,2-3位老师一组,利用自己在专业领域的不同专长,对学生进行不同的指导,真正实现分工和专业化的优势。另外,也可以选择一些不同的社会实践选题,让不同导师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扩大了学生选择的范围,同时加强了不同组别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塑造。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促进专业导师能力提升的机制设计

下一篇: 促进专业导师能力提升的机制设计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