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概述
 
更新日期:2022-11-07   来源:   浏览次数:91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20世纪初,中国社会正处于水深火热的深刻变革阶段,社会领域出现的种种问题进一步延伸到教育领域中,一批具有先进教育观念的知识分子意识到教育领域也

 
 20世纪初,中国社会正处于水深火热的深刻变革阶段,社会领域出现的种种问题进一步延伸到教育领域中,一批具有先进教育观念的知识分子意识到教育领域也必须进行重大改革,于是他们纷纷投身于教育改造与变革的巨大浪潮中,陶行知便是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人物。他曾师从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继承了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的思想,回国后深入考察中国乡村教育的发展状况,在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教育思想,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一)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与当时的时代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也与其自身的成长经历有关。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战争频仍,生灵涂炭,乡村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发展缓慢甚至停滞。陶行知出身贫寒,面对当时破败不堪的乡村生活,他对乡村教育充满忧虑,对广大劳苦大众深表同情。少年时期他批判继承了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学说,形成了自己的思想雏形,青年时期他留美师从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受实用主义思想影响颇深。
1917年,他从美国留学归来,抱着改造乡村社会的远大理想,深入乡村实际,在实践中深刻探索和改革中国乡村教育的出路。在长时期的社会调查中,他认识到“中国以农立国,十之八九住在乡下,平民教育是到民间去的运动,就是到乡下去的运动”,因此改造中国社会必须从改造乡村教育开始,而农民则是改造的着力点,1924年10月陶行知提出了“平民教育下乡”问题,并且进一步指出“乡村教育为建国要图”。1926年陶行知在考察南京、无锡等地的乡村教育状况后,倡议进行师范教育下乡运动,大力筹办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并且发表了《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宣传他的乡村教育思想。1927年,他在南京市郊创办了首个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即晓庄师范学校,以乡村实际生活为中心,大胆进行各种试验探索,初步形成了生活教育理论。随后,他又以晓庄师范学校为中心,陆续创办了中心学校、中心幼稚园、民众夜校和中心茶园等,对当地农民开展科学文化知识方面的教育,开辟出一条独特的中国乡村教育改革的路径,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由此初步形成。
1932年他将乡村教育改革转入普及教育运动中,普及教育运动依然从乡村教育的普及开始。1932年10月,他在江苏省宝山县与上海郊区的交界孟家木桥地区创办了山海工学团,对广大乡农进行生产生活教育,随后他又广泛开辟并推广各种工学团,并且在实践中探索出“艺友制”、“小先生制”等普及教育方式,对当时乡村教育和乡村社会的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的基本特点
1.乡村教育与乡村生活紧密相连
陶行知认为要改造乡村社会的现状,拯救广大劳苦大众于水深火热之中,唯一的途径是改造乡村教育。在他看来,教育与改造社会不是两回事,而是一回事,改造社会必须从改造人心开始,从改造教育入手。陶行知先生始终认为,教育是立国之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掌握在教师的手中,所以师范教育应当是教育中的重中之重,而教师是师范教育的灵魂。但是师范教育不能完全脱离生活实际,否则只是培养出一批“书呆子”,因此他极力反对“书呆子”式的教育方式。师范教育,尤其是乡村教师师范教育应当本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原则,鼓励学生融入乡村社会,了解乡村风土人情,从乡村生活中学习和锻炼实际能力。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概述

下一篇: 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概述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