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列克辛的儿童文学作品讲述的都是最现实、重要的问题。作家创作的任何一部作品中,不会出现血腥暴力、僵尸横行、巫师创造奇迹等相关魔幻的情节,一切场景和道具都很简单普通:莫斯科的公寓、小厨房、走廊里的电话……从第一页开始,读者们就会置身于作家创造的人际关系这一世界中,并跟随书中小主人公们的步伐,沉浸在情节之中。 阿列克辛在作品中直观描述了人们所认为的 “大人应该作为孩子的榜样”到“小孩子可以成为大人的榜样”这一思想的变化。阿列克辛在家庭、学校等叙事的作品中,不允许存在任何“年龄歧视”的情节。不管这个家庭记录者是——小主人公奥利娅的父亲(《搭错神经的叶夫多基娅》),退休老师薇拉(《第五排第三个》),还是上中学的主人公谢廖沙(《同时在某处》)。毫无疑问的是,不管是单纯年幼的小主人公,还是丰富阅历的成人,每一方都享有平等的权利。阿列克辛作品中的小主人公们能够与成人之间进行平等的交流,对作家而言,孩子完全拥有评判大人的这一权利。因此,阿列克辛在作品中设置大量关于儿童与成人之间的对话情节,以此展示儿童与成人之间真实的复杂关系。在 小说中,这些具有“个性叛逆”的小主人公,经常与成人之间发生对立冲突,甚至在许多情况下,这些小主人公们比成年人道德感更加强烈,能够作出更正确成熟的决策。
中篇小说《第五排第三个》中主人公别洛夫是一位极具个性的少年,主人公最显著的个性特征是具有强烈的正义感。阿列克辛主要通过别洛夫英勇的行为来展现其性格特征。别洛夫因朋友遭到老师薇拉不公平的对待挺身而出,他甘愿冒着生命危险,义无反顾地冲上去:独自沿着3楼的窗户杆爬到薇拉的窗前,只为了让朋友免除不公平的分数。薇拉希望“学生们处处顺从她”。在老师薇拉的眼里,别洛夫就是一个很难管教、无法无天的叛逆者,薇拉认为这样的叛逆者只会误导身边同学,就连自己的儿子沃洛佳也受别洛夫的影响,不听从自己的建议。薇拉的前夫根纳季从以前动物课老师的身份,如今已成为一名知名的科学博士,因此薇拉希望儿子能够经常与他的父亲经常见面交流,但是沃洛佳听从别洛夫的建议不与自己的父亲见面,这让薇拉十分的气愤。实际上,别洛夫这样做只是为了“他不希望薇拉与另外一个人分享儿子,因为薇拉的前夫能够征服沃洛佳的心……随后有朝一日,把儿子从薇拉的身边夺走”。别洛夫“关心别人永远超过了别人对他的关心,他行侠救人时绝不是为了报答什么人,也绝不想换取什么报答”[3](82),然而别洛夫没有对薇拉解释这样做的意图,因此薇拉认为别洛夫身上隐藏着“巨大的危险”,于是薇拉带着她的儿子离开了这所学校。的确,别洛夫是个“叛逆者”,但他的目标不是取悦老师,而是为正义而战。就是这样一位行侠仗义的男孩,最后在攻取彭瓷劳城的战斗中英勇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