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产业具备很强的“市场特征”;教育具备很强的“育人特征”,所以过去产教融合过程中存在着由“市场”和“育人”引发的种种矛盾②。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效率”与“公平”的矛盾以及“盈利”与“育人”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企业希望择优录取,学校希望更多学生参与;企业希望学生从事劳动力密集型的简单工作,学校希望学生从事技术型工作;企业希望减少学生从事的工种以节省培训成本,学校希望尊重学生意愿;企业希望学生持续工作,学校希望学生通过工作促进学习;企业希望难以管理的学生离开,学校希望给以机会并多加引导等等。
学校委托专业教师在校内开设工作室。学生通过工作室承接的项目,在市场环境中学习专业技能,但身在校内,接受学校教师的指导、管理与评价,使这种模式兼具“市场”和“育人”两种特征,从而妥善解决由两种特征引发的矛盾。
以上文提到的矛盾的表现为例:校办工作室不需要择优录取,可用人数弥补效率,对学生来说更公平;校办工作室独立完成整个业务,工作内容全面,我专业短视频工作室单个项目所包含的工作内容就包括文案、美工、前期拍摄、后期处理、主播、运营、数据分析等等,很少有企业提供如此多的岗位供学生选择;学生完成一个项目可以回到教室学习,达到项目体验促进学习专业知识的目的。
工作室作为产教融合背景下一个灵活小巧的路径,有其自己独特的优势。对于产教融合薄弱的学校专业而言是很好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