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地域特色的神话故事
 
更新日期:2022-11-09   来源:   浏览次数:13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神话和地域文化之间存在着毋庸置疑的紧密关系,因为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原因可以用来解释世界各族神话母题的相似性和独特性。站在世界的角度而言,中国是

 
 神话和地域文化之间存在着毋庸置疑的紧密关系,因为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原因可以用来解释世界各族神话母题的相似性和独特性。站在世界的角度而言,中国是极为特别的:地广、物繁,人多。如此多样的地域文化下必定孕育着更为复杂多样的文学样式,中国神话自然也是如此。
1.标志性的地域建筑
芜湖市隶属安徽省,地理位置在安徽的偏南方,不仅丘陵众多,依山靠山,地形也较为闭塞,思想相对保守,受传统儒家观念较深。同时又紧邻长江,衍生出了很多关于治江靠江的神话故事。在现存的22篇芜湖地方神话当中,围绕着山讲述的神话有《广济寺与“猴子和尚”》(赭山)、《射的占丰》(射的山)、《金鹅的传说》(金鹅岭)、《石嘴冒米》(珩琊山)、《油窝和盐窝》(珩琅山)、《小金龙的传说》(张家山)、《花蝴蝶和黑飞蛾》(赤铸山、《上当的小白兔》(赭山)、《千手千脚娘娘的由来》(青弋江)、《血红的杜鹃花》(仙女峰)共10篇;围绕着江水讲述的神话有《雨神李靖》(长江)、《黄善人》(关门洲)、《金桨银船》(关门洲)、《张天师塔镇黄鳝精》(长江)、《张天师怒斩鲥鱼》(长江)、《中江塔》(长江)、《中江塔下的奇遇》(长江)、《九龙钟》(大河塘)《乌龙蛟丧命斩蛟台》(长江)、共9篇。芜湖素有半城山半城水之称,山水互相辉映,围绕着山和水的建筑物也有很多。标志性建筑有广济寺、中江塔、蛟矶庙、赭山、城隍庙等。芜湖民间故事集成中的地方神话,产生年代有的很难确认,但或多或少和地方建筑物有联系。《广济寺与猴子和尚》篇中,相传就是清朝末年,赭山广济寺有一位外形干瘦的主持僧,人们称呼其为“猴子和尚”,这位和尚为见广济寺香火日益旺盛,苦于客多庙小,希望能让回归故里的李乐斋捐些香火钱。李乐斋本为贪赃枉法之人,钱又被充了公,被猴子和尚烦的没有办法,只好像哥哥李鸿章寻求帮助,李鸿章拿出刚刚惩治贪官得到的钱款捐给了猴子和尚,说是寺庙增添香火钱。李乐斋心里暗暗叫苦,可是也没有办法。猴子和尚领完官银回到芜湖之后,立即开工扩建广济寺。赭山广济寺扩建成功后,香火空前,江淮两岸,朝九华的香客弟子无不来赭山敬香。后来猴子和尚圆寂,敬香者无不缅怀,个个为他亡灵祈祷。广济寺的香火也因为有了猴子和尚的照拂越来越旺盛。除了记录广济寺的故事之外,以中江塔为中心的神话故事也有很多,《中江塔》篇中,张天师斩黄鳝精之后,分别用符将其头压在镇江金山寺下,腰压在芜湖,尾压在安庆。百姓们为了让黄鳝精永世不得翻身,芜湖、安庆两地的人们也像镇江那样,沿江盖两座宝塔,镇住黄鳝精,留在芜湖的宝塔则取名为中江塔。《中江塔下的奇遇》一篇也是这样,渔民张厚道为人忠厚,在长江边依靠着捕鱼为生,因其在中江塔下救过一条小黄鳝,因此十年后黄鳝精来报恩,赠与张厚道黄金白银,张厚道只包了些碎银子便回家了。此后,据说张厚道曾多次在月光朗朗的夜晚,看到一位穿黄袍的老道游动在中将宝塔的顶上。
2.重复性的故事情节
芜湖靠近长江,又因其平原较多,因此又被成为鱼米之乡。米市的繁荣在芜湖早就有据可察,百姓以种植业和捕鱼业为生,所期望的是农业生产风调雨顺,江稳浪缓,好让渔民打鱼可以轻松一点。芜湖神话故事,大致上是围绕农业生产和江上奇事这两个基本情节展开的。农业生产离不开雨水,雨水充沛才能使农业生产兴旺,因此求雨成了百姓的殷切希望。《雨神李靖》中,农业生产遇到缺水困境,百姓祈雨,最终李靖降雨,体现了农业社会中的人民对求雨的殷切期望。《九龙钟》一篇中,也是村子里遇到了怪事,冬去春来却滴雨不下,田里干得都起了龟板纹,少男少女在土地庙前日夜烧香祈雨,可是也无济于事。后来经过龙王的旨意解救两条小龙,换来了倾盆大雨,每块田里都积水盈尺,田间地龟板纹也逐渐愈合,百姓也同样经历了祈雨—得雨的环节。在长江平原中生活的人,很多都是家有几亩田地,靠种点豆子和小麦为生。《北坛双星》中的双星,其实就是天上的金童玉女,农民钱大伯救了他们,双星知恩图报,帮钱大伯碾黄豆,磨豆浆,做农活,其实就是为寡汉提供了两个强有力的劳动力帮手,为了让恩人更好地进行农业生产。《射的占丰》中,平民百姓救了白狐狸,狐狸报恩告诉恩人看山知收成,自此春来秋往,百姓看山便可知收成如何,进而对来年做更好的规划与安排。《张天师塔镇黄鳝精》中张天师除妖换回江上的风平浪静,以便渔民打鱼。《中江塔下的奇遇》百姓张厚道曾经救过小黄鳝,后小黄鳝来报恩送给恩公黄金白银,江面安稳,造福渔民。依靠农业为生的,百姓最期望的就是有个好收成,依靠渔业为生的,则期望江上风平浪静,可以少遇天灾。芜湖地方神话重复情节较多,基本上都是为百姓的期许而服务的。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地域特色的神话故事

下一篇: 地域特色的神话故事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