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化研究生导师责任制,以师德育人才
研究生导师作为“第一责任人”,要根据国家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趋势,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角度开展人才培养,注重理论和实践研究并行。以导师负责制为依托,实现师德育人才。同时要围绕科学前沿、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建设,积极承担重大项目,引导研究生学以致用。学科研究团队在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的同时,还负责研究生的培养,将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向教学内容转化,出版专著作为研究生教材使用,形成以高水平科研促进高质量教学的长效机制。
(二)深入推进校企融合、校地融合
通过校企共建等形式,聘任企业导师担任研究生的校外实践导师,充分利用产学研平台,共同承担项目课题,注重兼具课题的学术性和实用性,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多维度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广泛拓展实践平台,以应急管理部化工安全生产重点实验室等四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为平台,依托安全评价和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资质与中石化南京公司等企业和园区共建实践基地,与江苏广播网等成立志愿服务社团,整合学科优势资源,举办进企业看安全等活动。
(三)建设高校科技园
高校创办科技园,实现研发和生产的结合。南京工业大学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资源共享、服务开放”的原则建设南京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着力构建地方政府—地方工科高校—科技型企业互动共赢的特色三螺旋体系,已成为南京市和江苏省“政产学研用结合”的重要窗口。同时,大学科技园紧扣高校产学研合作综合性平台这个功能定位,不断完善综合服务体系,主动赋能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学科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显著的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
(四)完善研究生考核评价体系,建设教学质量评价队伍
“新工科”着眼于人才培养的新理念和新模式,需要实施更加多元的考核评价体系,如对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专业性硕士研究生,考核时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同时要将社会实践等纳入考核体系,引导研究生全面发展。同时,研究生对教师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督促教师更加重视教学质量,对教学评价优异的教师在申报研究生教改项目时予以倾斜,形成激励约束机制。
(五)定期修订培养方案,分类构建课程体系
学科通过组织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不断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完善课程体系。学术学位以培养安全科学与工程学术后备人才为目标,课程体系以拓宽学科基础知识、增强自主选择为主,增加了方法类课程的比重;专业学位以培养行业精英为目标,课程体系突出实用性和综合性,增加了工程伦理和案例课程,企业工程师参与授课,同时建设案例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