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信息化时代给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高等教育管理亦朝着信息化趋势发展,我国的许多高校已经经历或正在经历评估升级,合校,扩大招生等等一系列改革发展过程,在这一系列的改革发展过程中,信息化建设是贯穿始终的,这就对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教学秘书工作职责转变产生的原因就是为了适应这种新的要求,从外部环境来讲,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对教学管理提出新的挑战,例如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教育质量的保证必然会成为新的问题,而教学秘书所承担的教学管理工作正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从高校自身需求来看,也需要对教学管理不断自我完善和革新升级,教师的构成调整、课程的变化等等,都造成了教学秘书的工作职责转变。
教学秘书作为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改革发展必然对其工作职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校也需要重视教学秘书工作职责的转变,确保其能够符合学校发展的需求,总体来说,这种新的需求包含“质”和“量”两个层面。
1教学秘书工作职责“质”层面的新需求
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专业方向的不断扩展,办学层次的不断提升,高校必须要建立一支具备高素质的教学秘书队伍,所谓“质”层面主要是指教学秘书自身的素质,这个范围涵盖的很广,但核心要求是需要依托信息化建设,具体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思维方式的信息化改造。思维方式是一切工作的源头,高校发展的信息化建设,首先要从思想上进行建设,摆脱过去按部就班的工作思维,因为在信息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发展的速度已经今时不同往日,过去的思维方式已无法满足这种快速变化的趋势,信息化改造就是在面对纷繁复杂的教学管理环境,要求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对事务进行分析,建立数据分析思维,从而在杂乱的工作中理出一条清晰的脉络,同时还要具备权变思维,提前预设好备选方案,灵活应对各种教学管理问题。(2)提升信息综合处理能力。随着我国进入信息化时代,要求教学秘书应用计算机处理教学管理工作已经成为普遍。各项文件的传送、教学计划的执行、教学任务的安排、教材的征订与发放、学生的学籍管理、成绩管理、调停课的申请、课程考试安排、多媒体教室的借用、毕业生的毕业审定与学位审定等,这些教学管理工作都已经离不开计算机的应用。所以,这就要求教学秘书要具备相关的教学软件,现代化办公设备的使用技能,能够运用这些信息化技术手段处理日益增多的教学工作,同时还要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整理、分析、解读,实现信息为我所用,而不是被庞大的信息数据所淹没。(3)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提升。高校不同于一般企业,它是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最重要环节,“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教育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要肩负起这种崇高的使命。信息化的发展,往往伴随着社会的物欲横流,这就要求教学秘书作为高校基层教学管理者,要守好“底线”,这个“底线”就是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尤其在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琐碎的教学事务,不能随波逐流,要加强自身道德素质修养,提高自身责任意识,坚持“到位不越位、参与不干预、出谋不决策”的工作原则,确保不出现教学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