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0年开始爆发的新冠疫情已经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在我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逐步过渡到后疫情时代。但是国外防疫形式依然严峻,海外留学生的教学面临新难题;国内依然有小规模地区的疫情反复,存在通过线上教学保障教学有序开展的要求。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言指出“我们再也不可能、也不应该退回到疫情发生之前的教与学状态!”线下教学为主,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成为了未来发展的主流,”互联网+教育”、“智能+教育”的新形态渗透进课堂,将会成为每一名高校教师的必修技能。
新冠疫情既是困难也是机遇,对教育信息化的全面提升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倒逼高校教师走出传统教学模式的舒适区,迅速适应“互联网+教育”模式。教师经历了质疑、困惑、尝试、兴奋、平静的几个心理适应阶段,逐步掌握并熟练使用钉钉、腾讯课堂、云课堂、雨课堂、超星学习通等多个教学平台,开展直播教学、录播教学、线上活动、在线答疑、作业批改、课程评价、课堂大数据监控等教学活动,采用了同步在线、异布在线、基于学习分析的教学模式,教学资源的搜集整理能力、信息化加工能力得到极大程度的提升,一些优秀的教师面对实践教学不易开展的情况,因地制宜,灵活的选用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等,开展教学科研创造新的教学资源以破解教学难题。
为提升全体教师的信息化职业素养和能力,2018年教育部出台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提出到2022年“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2020年12月举办的世界慕课大会数据显示,我国已经建成868门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728门国家级虚拟方针实验课程。疫情期间,我国的108万高校教师开设了110万门在线课程,2259万大学生参加在线学习。数据表明,我国“互联网+教育”精品教学资源得到了较大丰富,在线教学得到了广泛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