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庭道德教育的局限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是最重要、最核心的社会组织,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也是最长久的社会单元,从小到大,随着个体心智的不断成熟和成长,家庭在个人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小。
首先,从教育的内容来说,从出生到成年,我们的德育意识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在这一阶段,我们接触最多的德育教育就是身边发生的日程生活的人和事,在这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是基本的伦理纲常以及社会价值观。这也就是少年时期所能学到的大部分的道德情感和德育意识。由于儿童处于心智还未发育成熟,所以他们在这过程中所习得的不是真正意义的道德知识,而是某种道德意识,某种判断人事物好与坏,是与非的一个判断依据。而不是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并以此约束自己的行为准则。
其次,从道德教育的方式来说,父母作为家庭道德教育的主力军,受自身教育程度、社会阅历以及专业道德教育方面知识的局限,在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方式方法是比较有限,单一的。父母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很多是通过谈话,分析案例以及说服教育为主。而孩子对德育意识和道德感的获得基本上通过父母的言谈行为作为主要获取的方式。所以说在家庭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模仿成为了孩子实践自己习得的道德感的主要方式。这就要求父母,不要把道德教育作为专门的刻意的教育与说教,而是把道德教育贯穿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化的德育教育才更能让孩子印象深刻,而且教育更具有及时反馈性。这就要求家长在日常的生活中管理好自己的一言一行,家长的所行所言,甚至家长的穿戴以及家长如何与人交往,怎样评价别人都对孩子有教育意义。孩子在这过程中,会观察父母的所有表情举止,并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为自己所学习,最终形成自己对道德观的认知。
(二)现代视域下家庭的地位面临冲击
但是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现代家庭充斥家庭暴力、小三、为了某些利益假离婚,甚至大打出手等。家庭在社会关系尤其是伦理关系的地位受到威胁,很多人因此悲观的认为家庭不再是维系亲情血缘的纽带,不再能够担当道德教育的重任;不可否认,在社会转型阶段,有些家庭关系是发生了这样或者那样的变化,但是家庭依旧是现代公民情感寄托与最佳归宿,适婚适龄青年仍然渴望婚姻,渴望家庭。所以现代家庭依旧具备传统意义上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的生物学和社会学意义。
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公民道德是要符合现代社会公共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家庭作为一个传统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基本单位,是否能够承担起公民道德教育的使命。毋庸置疑,在家国同构的传统社会里,政治生活所需要的道德就是由家庭的生活道德推演而来的。现代家庭除了具备传统家庭的基本功能外,更加的具有开放性和外向性,不再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似的封闭半封闭生活状态。现代社会公民可以更早的接触社会、踏入社会,使得家庭的道德教育更早的拥有道德实践的机会,而社会就是道德的操练场。公民在家庭所获得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将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与判断。社会这个大环境在提供道德实践机会的同时,也将对家庭道德进行反馈和修正。虽然现代家庭结构以及人际关系历经变革,但是家庭作为社会最基本的组织单位,作为公民道德情感的发源地,是最真挚、最纯粹的情感依托,仍旧是公民心理情感的归宿与最佳庇护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