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高校国学教育的现状分析
 
更新日期:2022-11-14   来源:   浏览次数:116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国学是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哲学、历史学、思想史于一体的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学术体系,是贯通古今的价值承载体。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它

 
 国学是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哲学、历史学、思想史于一体的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学术体系,是贯通古今的价值承载体。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它连接着炎黄子孙绵绵的血脉,传承着华夏民族悠久的文明,维系着中华文化璀璨的根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的前提下,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对于传统文化的复兴与传承欲望更加强烈。近年来我国国际影响力迅速提升,国内外高度重视对于国学学术体系的构建,掀起了一股“国学热”。这对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人民群众的日益增长精神文化需求十分重要。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对于国学教育体系的制度化设计,国内学者致力于推动国学教育的平民化、实效性。当前我国高校国学教育融入“课程思政”存在很多不足,总结以往国学教育开展中的经验教训,为后续国学教育融入“课程思政”的路径创新开创新的视角。
(一) 高校国学教育顶层设计欠缺,难以贯彻落实
教师是高校开展国学教育的重点和难点,高校国学教育的有效落实依赖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有针对性的将国学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达到润物无声的作用。然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各专业课教师自身对于国学教育内容认知不足,并未受到过专业化的培训,对于国学内容的教育仅限于表面,甚至是调动国学教育专科课教师进行相关教学,在学习中完成对国学教育的目标任务。尽管国学在社会范围内得到了重视,然而将国学教育的相关内容融入“课程思政”的系列教学中还处于探索阶段,只是将其作为公共类课程由国学专业教师进行统一教学,并未将其真正落实到全课程教学中,无法实现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密切结合。
国学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在我国教育体系内缺乏成功经验,各高校对于国学教育的开展并未将其划入专业教育范围,只是象征性的在大学生前期教育中开设相关课程。国学涵盖内容极其广泛,教学体系庞大,单凭数量较少的课堂教学无法实现教育部门规定的对于国学教育的既定目标。文化自信的教育,一定要通过国民教育完成。高校党支部、领导部门对于国学教育的贯彻落实重视度不足,并未从制度层面对国学教育的相关概念进行统一规划,主体责任不明,导致在具体课程教学中系统紊乱,各专业课教师由于缺乏统一参考仅从自身出发对学生进行教学设计与课程教学,其教学内容是高度概括性的,后续的教学评价难以开展。
(二) 学生个体对与国学兴趣不高,教育模式单一
当前我国文化市场中各观念相互碰撞,青年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刻,在复杂多变的文化市场中,易受不同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念渗透。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现状不容乐观,国学应当成为其立身之本。[3]对于思想观念与价值观念尚未完全成型的青年学生来说,更易受到西方文化观念的影响,否认中华民族的发展史,陷入历史虚无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漩涡,难以发现国学的魅力所在。当前高校学生大都为九零后、零零后,追求个性化发展,对于国学的认知程度不足,单纯地认为国学教育是教授生涩难懂的文言文、诗词等,学习趣味性不足,难度大。从功利性出发认为国学与后续就业关联性低,与社会衔接程度弱,一致认为即使缺乏国学认知也不会对日常生活产生任何不利影响。大部分学生学习国学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在完成强制性任务之后便将其抛之脑后,很少有学生是出于兴趣而自觉主动学习国学内容。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高校国学教育的现状分析

下一篇: 高校国学教育的现状分析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