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全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的现状剖析
 
更新日期:2022-11-15   来源:   浏览次数:106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全媒体时代的传播技术为人类传播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即全时空传播、全现实传播、全连接传播和全媒体传播的实现。全时空传播,信息的无时不在和无处不

 
 全媒体时代的传播技术为人类传播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即全时空传播、全现实传播、全连接传播和全媒体传播的实现。全时空传播,信息的无时不在和无处不有最大限度地突破传播的时空限制;全现实传播,虚拟现实和物理现实的链接生成沉浸式交互的场景;全连接传播,人、物、信息以及环节、过程、节点的数字化连接与网络化传输;全媒体传播,多元化传播主体参与的信息生产形成真正的万物皆媒。无时空隔膜、无现实障碍、无连接盲点的万物皆媒的传播样态极大地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在面对丰富的网络平台、海量的网络资源、多样化的网络言论以及多元化的网络价值时,大学生群体所呈现的网络素养的问题主要为呈现在娱乐性质高、批判意识弱、群体意识强、价值输出少四个方面,进而影响到他们的网络学习能力、信息甄别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观点表达能力。
(一)娱乐兴致高,网络学习能力不强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和娱乐已不受空间和时间的制约,以往只能在电子阅览室或返回宿舍才能开始网络生活的场景已不复存在,大学生如今能够随时随地与网络进行连接与交互,联网场景丰富多样、联网时间无限拉长。显而易见的是,他们在网络娱乐生活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远远高于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电子游戏、短视频社交软件、多元文化社区等泛娱乐化消费占据了大学生群体的主要注意力,而教育教学管理软件的使用、网络教育资源的获取、自主学习与网络协作学习的结合等跨时空的网络学习手段却日渐式微。
相比于网络学习能力,大学生的网络娱乐生存无不印证着尼尔·波兹曼的那句“人类心甘情愿成为娱乐的附庸,最终成为娱乐至死的物种”。泛娱乐化倾向的网络生态正侵蚀的着大学生绝大部分的注意力,碎片化的娱乐方式正威胁着大学生沉浸式学习的能力,此二者共同导致了现阶段大学生群体网络学习能力的弱化。
(二)批判意识弱,信息甄别能力不够
现代信息技术给大学生提供了以自我为主的思考空间、领域广泛的巨量知识以及个性独特的社群互动圈,大学生网络信息获取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个人日报”形式的信息茧房模式,主要以思维方式较为偏执和群体极化效应为表现。一方面,作为学生个人,长期禁锢在自己所构建的信息茧房中会使其对其他合理性的观念和观点产生抗拒,形成较为偏执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在大量社群化信息的引导和浸润下,大学生的价值认同和行为倾向容易被特定社群内的意见领袖所左右,形成以意见领袖的个性言论为中心的群体极化效应,这二者的共同作用降低了大学生群体的信息甄别能力。
大数据时代,网络中庞大的信息资源与大学生相对稚嫩的批判能力形成较大的鸿沟。当代大学生的教育背景体现为应试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弱,成长过程中的批判意识、批判能力的培养相对薄弱。虽然大学教师、辅导员等教职员工已经将学生的批判意识培养提到了相当的高度,但现阶段的成效还不甚理想。因此,在巨大的能力鸿沟与当前信息传播特点的面前,薄弱的批判意识而致的信息甄别能力弱是当前大学生网络素养的一大特点。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全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的现状剖析

下一篇: 全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的现状剖析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