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图式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更新日期:2022-11-16   来源:   浏览次数:115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自21世纪以来,图式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外语教学领域,涉及阅读理解、听力等。随着图式理论的不断发展与推广应用,翻译研究者也开始尝试将图式理论引入翻

 
 自21世纪以来,图式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外语教学领域,涉及阅读理解、听力等。随着图式理论的不断发展与推广应用,翻译研究者也开始尝试将图式理论引入翻译研究,这对翻译理论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传统翻译研究的关注点主要在译作上,从而忽视了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具体来说即译者的翻译和思维过程。图式理论对翻译的指导则弥补了这一不足,有助于提高译者翻译实践的认知过程,进一步理解翻译的过程及其特点。1998年,彭开明首次在翻译研究中采用图式理论,从此图式理论在翻译中得到大规模的应用。
在理论探讨方面,王立弟不仅总结了“知识图式”的作用,而且运用“脚本”概念对译者的翻译选择进行了有益探讨。译者认为其对发言讲话的分析没有涉及到某些专业领域的知识,适用范围有一定局限。张梅岗将图式理解为翻译过程中未具体化为语言形式的解释,并将其转化为语篇单位上的“概念段”。学者们开始重视并研究这个概念的存在,有利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有意识地激活相关图式。周笃宝阐述了图式理论对理解原文与指导翻译过程的解释力。刘明东首先探讨了文化图式的可译性,并提出“A-A”“A-B”以及“A-zero”三种翻译方法,其引导译者在翻译实践中有意识地进行图式匹配和重构,尤其有助于解决文化缺省。刘明东、刘宽平将图式理论运用于翻译研究之中,提出翻译即图式翻译的观点。
在指导不同文本类型的翻译方面,吴文倩、李昕揆从图式理论的视角,分别就《射雕英雄传》中的文化负载词和广告翻译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杨培根、李音分析了图式理论分别在科技文本和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应用。不同学者根据所研究的具体文本,从图式理论的不同表现形式出发进行研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译者的主动性和理论应用的灵活度,有利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激活相关图式,进而实现交流。
在保证译文语篇连贯方面,李志雪将语篇连贯与图式理论最早相融合,从语用和图式角度出发,借助“合作原则”探讨如何建立语篇连贯。作为率先将图式理论与语篇连贯相结合来指导翻译实践的学者,不仅把理论上升了一个高度,而且为其他学者打开了新的学术视角,“合作原则”贯穿其中,增加了文章的学术性和深度,但同时给入门级学者带来了阅读障碍。武姜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认知的角度谈语篇连贯问题。不同于上一位学者,作者仅仅就图式理论与语篇连贯相结合来指导翻译过程,也可以看做是二者结合的起步阶段,作者从宏观的角度对语篇连贯的国外研究进行了简单介绍,为后期学者的研究提供了借鉴。
综上所述,图式理论对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翻译过程可以简化为两个过程:对原文的理解和译文的表达。正确理解原文是翻译的前提和基础,是翻译最关键的环节。根据图式理论,读者首先通过阅读获取一定量的信息,将原文的信息内化为图式,然后在大脑中寻找与输入的信息相关的背景信息,经过一定的加工后进而产生理解。在译文的表达过程中,译者充分激活已存储在大脑中的关于原文信息的图式,并利用目的语对这些图式进行恰到好处的编码,以便使译文读者通过译文准确地理解原文信息,从而达到译文语篇连贯性的重构。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图式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下一篇: 图式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