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从二〇一〇年四月一日起我国提出的相关国家标准开始实行,对食品和化妆品销售包装内空间剩余率、包装内容物被包裹层数和包装成本等三个指标做出了强制性规定,分别是初始包装之外的所有包装的成本总和不得超过商品销售价格的百分之二十、内容物被包裹的层数在三层以下、包装内空间剩余率不得大于百分之六十。但是食品包装结构设计不当、材料过度、装饰过度的问题并没得到完全制止。本文以过度包装的“重灾区“——月饼为例,分析食品包装“瘦身难”现状与可行对策。
1.过度包装形式一:富贵型包装
大盒套小盒、铁盒套纸盒、雕龙画凤的月饼盒在市场上屡见不鲜。故宫在二〇一九年中秋节前夕推出的月饼锦盒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绒布上刺有粤绣、广绣,配色富贵奢华,画面由名家绘制,繁花似锦,满满的皇家仪式感。一盒月饼价格不菲,消费者打开一看,却只有几盒小月饼,不禁让消费者疑惑:究竟是买月饼还是买盒子?
2.过度包装形式二:配搭型包装
搭配型过度包装即搭配销售的附加品价值远高于商品价值。这一现象在月饼界屡见不鲜,因为月饼是以重糖重油的食物,所以不少商家打着“解腻、养生”的旗号,推出“月饼+清茶”、“月饼+水果”、“月饼+红酒”等组合,搭配购买的物品拉高了购买月饼的成本,甚至会超过月饼的本身价值。例如,在郑州,一款六千九百元的月饼上竟然镶嵌了五十六颗璀璨宝石;在天津,一款定价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元的滋补月饼礼盒里配有一块重达五百克的纯钛金“月饼”,使真正的月饼反而成了它们的陪衬物,变相强制消费者多消费。
3.过度包装形式三:虚假型包装
“四块月饼装在一个直径二十厘米的月饼盒里”、“每块月饼净重五十克,加盒子和手提袋的重量却有三斤”、“月饼盒里月饼摆在中央,其余区域都是填充物”这些现象在消费者购买月饼的体验中屡见不鲜。大大的月饼盒容易造成性价比高的假象,然而打开之后往往产生心理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