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学生管理工作新增的内容和要求
 
更新日期:2022-11-17   来源:   浏览次数:117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从2019年中国高校在校生人数排行榜来看,在校生超过4万的大学共有31所,其中985高校17所,其他高校14所,高校的校均规模为10605人,学生的人均活动空

 
 从2019年中国高校在校生人数排行榜来看,在校生超过4万的大学共有31所,其中985高校17所,其他高校14所,高校的校均规模为10605人,学生的人均活动空间非常小,学校一旦发现一个病例,那就意味着同时有多个病例,全校师生都需要隔离观察,防控风险太大。高校校园人员高度密集,人员流动较为突出,危险系数比一般社会环境下更大,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纷纷做出了总体规划,提出了严格的管控要求,各院校都相应采取了一系列应对疫情传播和应急处置措施。毕竟学校的各项工作都是围绕学生开展,上面千条线,底下一颗针,因此,这些措施基本上都落到了学生工作线上,准确的说,绝大多数工作都是由辅导员具体实施、落实。
(一)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学生管理工作中较为常见的问题
1、相对封闭管理带来的问题
因为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年的秋季学期很多高校分别进行了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校园高密度聚集带来的风险。2021年的春季学期,许多高校仍然迟迟不能让学生返校,不少高校采取了线上教学的模式。经历了如此“漫长假期”的学子们渴望返校的念头愈加强烈。为了解决线下教学可能造成的教学质量下降问题,也为了应对学生们急切返校的种种呼声,学校在有关部门对疫情风险的评估结论中进行细致分析,积极准备应急处置的方案迎接开学。然而,宅家时间较长的学生习惯了在家的生活,好不容易收到了学校的返校通知,本应是兴高采烈享受大学生活的美好时刻,却又被突如其来“非必要不外出”的相对封闭式管理规定浇了盆冷水,一时间,令同学们盼望的返校通知变味了,假期综合征使得很多学生对这种管理模式不理解,认为封闭式管理限制了他们的自由,先是在校园网上发牢骚、消极对抗学校纪律,继而在愤愤不平中产生了厌倦、烦恼,有些同学甚至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国庆假期期间,有些省份的某些地域相继发生了疫情,为了堵绝疫情传播,许多学校作出了系列的决定,如:建议学生留校过节、不得前往中高风险地区、不出省、如果外出需办理审批手续、没有院系盖章的请假条不得出入校门、外出返校需提交48小时核酸检测报告、出省返校的学生还得进行“三天两检”等规定。为此引来许多学生的极度不满,纷纷在网上爆料封校以来的各种状况,例如:自由权利被侵犯、活动空间缩小,人际交往受限,学生情绪崩溃、宿舍矛盾增加、特别是封闭状态下请假难等等。一系列问题急速发酵,学生们对这样的封闭式管理怨声载道,一时间引爆了平时积累的各种积怨,引发了诸多的学生之间、学生与辅导员之间、学生与学校之间的矛盾。
2、特殊时期带来的紧张、抑郁、恐慌等心理问题
青少年期是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是一个思维跳跃、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时期,是一个开始走出家庭更多地迈进社会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变化巨大、面临多种危机的时期。特别是远离父母、离开家门、到外地上学的大学生,他们飞出了家长的“桎梏”,感受到了“天高任我飞”的喜悦,但由于突然间失去了“导航”,迷失了方向,自我调适能力又跟不上,学校环境的变化、人际关系的转化、学校风格的区别等突如其来的种种问题使得他们猝不及防,备尝艰辛,加剧了学生学业方面的无助感和焦虑感,随之而来的心理问题等负性情绪也就发生了。加上他们所处的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报纸、电视,各种大众媒体充斥着五色杂陈的信息,这些信息直接暴露在青少年学生的面前,给心智尚未稳定的青少年学生带来了诸多的困惑和不解。高校学生作为知识层面较高、紧跟时代潮流的社会群体,对于新闻更为关注、接收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所以也更容易受到各类信息的影响,这也是高校学生频频出现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学生管理工作新增的内容和要求

下一篇: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学生管理工作新增的内容和要求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