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短视频场域内直接影响文化生产的三方力量:创作用户、官方账号和视频平台各自拥有特定文化资本和行动方式,代理者在体育领域通过预测另外两者的思维轨道和行为模式进行自我定位与规制,使内容生产和流动有利于扩大自身文化资本。在这一分类斗争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结构碰撞与惯习屈服,令场域整体处于动态发展的相对稳定状态。
1 符号暴力下用户生产的价值反身性与内容同质化
体育短视频的创作用户同时位于传受两端,在水平内容流动中形成创作平面。不少用户是具备一定运动能力的体育爱好者,他们受到各种媒介中专业体育展示的长期影响,在体育创作领域形成了独特的群体惯习:在对主流竞技体育文化的认知和想象中不断进行自我审视与更新,以期接近体育系统中的精英阶级,如专业运动员、技战术教练等。这一模仿惯习本质上是对专业体育形式的解构和在自身领域内的重构,令处于统治地位的体育精英有机会对其施加符号暴力,限制文化生产自主性。具体而言,体育精英赋予运动产品、个人理念和招牌动作以专业化内涵,并通过商业赋值和长期使用规范化、制度化,透过消费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情境下的媒介提供给体育用户。这些符号经过用户重组后成为标榜其专业性和文化优越性的特殊表达,直接参与对用户创作风格的塑造。在符号暴力下用户被分类与控制,难以形成与线上群众体育规模相匹配的优质体育文化。脱离社会运动基础和体育创新理念的短视频生产价值取向被不断展演与复制,完成了符号暴力的价值自我回归,但这一回归不指涉任何关键性的专业实在,因此用户生产具有价值反身性,持续向文化的封闭循环发展。
场域内的斗争就是争夺资本的竞争。在体育短视频同级竞争关系中,文化资本依靠内容创作的差异性及侧重点选择而进行分配。但在用户生产受到符号暴力、平台管制、阶级惯习等结构制约的情况下,对“镜中我”的创新多数只能来自同级短视频创作者相互借鉴产生的灵感,因为在建构自己的虚拟形象时,有赖于粉丝效应的用户往往要顾及身体展示和运动价值的合群性,“直接的生产者和客户之间的关系由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主导”,这就形成了一处现实悖论:创作用户之间有意识的共谋使得短视频内容愈发趋于同质化,而出于文化资本和粉丝流量的追求又迫使他们彼此竭力否认这一点。有别于现实信息生产场域,体育短视频的虚拟形象具有很强的可重塑性,甚至视频删除功能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生产可逆性的体现。因此“小世界”的内容一致性问题完全可以借助场域内文化赋权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