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英主义文化的盛行导致教育趋向于 “短视化”和“功利化”
2020年,“内卷”这一热词的横空出世掀起了学生群体对于当前“高强度竞争” 不满的狂潮,这种非理性竞争不仅给学生群体,尤其是中学学生群体带来巨大的身心负担,还导致其陷入低水平竞争的循环怪圈,极大程度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与教育“培养真正的人,培养全面完整的人”的目的背道而驰。这种现象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我国教育目前所面临的严重问题——部分教育者推行教育的“短视化”和“功利化”。“1952年开始,围绕国家迅速实现工业化的目标和向苏联学习的运动,那些来自解放区的非正规的教育形式逐渐变得不合时宜而被停止,教育价值发生了由大众主义向精英主义的转变。”其根本,我国精英主义教育所衍生出的选拔机制是当下“内卷”现象日益激烈的主要原因。精英主义教育原意在于通过公平选拔实现人才的各司其职,“根据智力水平、科学研究潜力而使具有不同潜质的高中生都能得其所:少数的学习拔尖者去从事科学研究,成为未来的领导者;多数学生则从事于社会所需的各种具体实务性知识的学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这恰体现出公平性。”,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加速转型期的到来,精英主义教育的选拔机制被不同程度曲解,使得“唯分数论”“唯文凭论”的教育观念在各类教育团体中大行其道,单纯认为孩子在学习中取得分数优势,毕业后便可以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社会地位等,学生家长主观选择通过课外“加时加钱”的方式为孩子补课,从而增强竞争力。《2019国内家庭子女教育投入调查》数据显示,家庭子女教育年支出主要集中在12,000-24,000元和24,000-36,000元两个范围内,占比分别为22.4%和21.7%。38.8%的受访家庭用于子女教育的投入占家庭年收入的2-3成,其次为22.9%的受访家庭占1-2成,且子女处于“学龄前及初中阶段”的家庭教育投入最高,呈现子女越低龄支出越高的趋势。接近6成的家庭为子女报读的课外学习班学费在100-200元/时。显而易见,我国教育提前化的趋势愈发明显,课外补习机构迎来“机遇期”,这也直接导致我国居民家庭在教育投入方面的支出占比较大,家庭经济负担不断增加的同时,教育行业甚至出现产业化的现象,显现出资本运作的可能。这严重破坏了我国以公益性为主导的教育生态体系,使得高等教育逐渐沦为快速实现阶层跨越等功利性目的的工具,完全背离了其有效实行社会分工的初衷,极大地影响了教育的公平性。然而,坚持人人享有同等的教育资源以及受教育的权利,保证教育的公平性,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先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