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泰国4.0”战略下发展职业教育的动因
 
更新日期:2022-11-18   来源:   浏览次数:172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泰国二十一世纪的经济呈现出经济结构尚未完全由创新技术驱动,农业和服务业的生产率相对较低,劳动力不能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的总体形势[2]。经济

 
 泰国二十一世纪的经济呈现出“经济结构尚未完全由创新技术驱动,农业和服务业的生产率相对较低,劳动力不能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的总体形势[2]。经济转型现实需要与劳动力供给困境的矛盾,以及适龄青少年停学造成教育浪费,迫使泰国将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开发人力的重要着力点。
(一)经济转型的需要
融入第四次科技革命浪潮,实现经济转型是“泰国4.0”战略的主线,主要包含三个关键维度。一是从生产“商品”转向“创新”产品;二是从关注“生产”部门转向更多关注“服务”部门;三是从以工业部门带动经济转变为以创新思想、技术为驱动经济发展。创新型、高科技人才是抢占第四次科技革命桥头堡的关键,但并非所有国家都具备相应的培养能力。发达国家通过制定人力资本发展的配套措施,集中力量培养高科技人才,而泰国本身人力资本发展水平较低,更多集中在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领域,培养技能工人。此外,泰国受自身全盘式开放的对外经济策略影响,形成了由外国企业与资本主导的依附型产业扩张模式,这样的模式导致其产业转型受困,在全球价值链中仍处于低端的位置。因此,泰国国情下发展“工业4.0”的关键是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除此之外,“泰国4.0”战略提出了十大目标产业,其中既包含新一代汽车制造、智能电子等五大泰国传统优势产业(First S-curve),又包括自动化与机器人、航空与物流等五大未来产业(New S-curve)。十大目标产业既是泰国未来的发展窗口,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人才缺口,泰国职业教育需要对其提供人力资源支持。最后,当前泰国的基础设施不利于创新型经济的建设和发展,网络基站尚未实现全覆盖,“铁公机”等基础设施还有很大的建设空间,而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消耗大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学龄青少年停学造成教育浪费
泰国实行9年义务教育,根据泰国教育部的统计数据,2020年小学阶段在校生人数达到全部学龄儿童(6-11岁)的98.43% ,初中阶段的在校生人数占所有适龄青少年(12-14岁)的95.11%,而高中阶段(包括职业高中)的在校生人数只占全部适龄青少年(15-17岁)的79.32%。近20%的适龄儿童在义务教育结束后停学或辍学,这不仅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也影响了人力在劳动力市场的投入。同时,学龄期辍学或停学青少年由于缺乏学校的集体约束,更可能发生吸毒、斗殴、学龄期怀孕等不良行为,引发社会问题。除此之外,泰国还面临着劳动力人口老龄化的困境。泰国《十二五规划》(2017-2021)指出,自2014年起泰国的人口红利已开始消失,2021年将迈入老龄化社会。目前,泰国尚且具备58.9%的生产性劳动力人口(20-59岁),但到2044年,这一年龄所占比例将降至50%以下。在劳动力人口减少的情境下,20%的青少年停学无疑会让泰国劳动力市场的困境雪上加霜,发展职业教育成为泰国的当务之急。
(三)劳动力供给的困境
泰国的劳动力市场与学校教育人才培养发生错配,造成了泰国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困境。首先,就数量而言,泰国职业教育毕业生人数无法满足其劳动力市场对职业工人的需求。根据东部经济走廊(EEC)统计数据,2017-2021东部三省职业教育学习者人数只有119243人,还面临着56282人次的劳动力缺口。其次,泰国普职毕业生人数比例失衡,出现学士学历供过于求,而职业技术人才短缺的情况。2010年泰国普通高中学生与职业高中学生的比例为64:36,2015年是69:31,2020年该比例为65:35。且大量泰国职业高中毕业生选择进入高等教育继续深造,而非立刻进入劳动力市场。这种情况再一次加剧了普职毕业生比例的失衡。泰国国家统计局2017年1月份的劳动力调查总结显示,高达16万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失业,失业率为1.9%,在以受教育程度划分的失业群体中为最高,而受过中等以上教育(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人群的失业率为1.5%。最后,就质量而言,当前泰国中高级工程师短缺,技术人员技能单一,无法使用具有新技术的工具。泰国无论在产品还是在生产方面都缺乏能够设计和制造创新型工程师。但中高级工程师却是实现“泰国4.0”战略的主力军。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泰国4.0”战略下发展职业教育的动因

下一篇: “泰国4.0”战略下发展职业教育的动因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