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以降,评《楚辞》而成就卓著者,首推刘勰的《文心雕龙》。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不仅对前人的“楚辞”批评进行梳理和总结,而且对《楚辞》的艺术特色、艺术地位、艺术影响进行品评。刘勰评《楚辞》的观点散见于《文心雕龙》诸篇中,同时在《辨骚》篇中专论《楚辞》,做到了点面结合、重点突出。刘勰在评论《楚辞》艺术特色时强调《楚辞》“奇”与“艳”的特点。刘勰认为,《楚辞》之“奇”“艳”,一方面在于其很好地处理了继承经典与“自铸伟词”的关系,另一方面在于其得到了楚地独特的自然环境与人文历史的培育,即“江山之助”。关于在文学创作中如何处理内容与艺术的关系,刘勰在《辨骚》篇中说:“若能凭轼以倚《雅》、《颂》,悬辔以驭楚篇,酌奇而不失其贞,玩华而不坠其实,则顾盼可以驱辞力,欬唾可以穷文致,亦不复乞灵于长卿,假宠于子渊矣。”刘勰对《楚辞》艺术特色、艺术地位、艺术影响等方面的评论,在后世得到了广泛的接受。自唐以降,历代文人不仅在类书中对《文心雕龙》中的“楚辞”批评进行摘录,还在各种诗文集、注释类书籍中对其进行化用、征引、再评论。唐人喜欢在诗文中引用、化用《文心雕龙》中的“楚辞”批评,相较于唐人,宋人对《文心雕龙》的接受方式更加多样化:既在诗文中化用、引用,也在类书中摘录,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宋人开始对《文心雕龙》中“楚辞”批评进行深度分析与再批评,其中有很多颇具影响的学者,如晁补之、洪兴祖、朱熹等。宋人对《文心雕龙》中“楚辞”批评的关注,进一步推动了《文心雕龙》的传播。从总体而言,宋人对《文心雕龙》中“楚辞”批评的接受有以下两个特点:其一,类书的辑录与诗文集的化用。其二,《文心雕龙》关于《楚辞》特点的“四异”之说,在宋代得到了广泛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