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陈述性思政知识的教学策略
 
更新日期:2022-11-21   来源:   浏览次数:97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尽管实现价值引领是思政课的根本目标,但若因此忽视对思政知识的基础理论和概念传授,无异于南辕北辙。不少学者把当前思政课受到学生冷遇的原因归结为

 
 尽管实现价值引领是思政课的根本目标,但若因此忽视对思政知识的基础理论和概念传授,无异于南辕北辙。不少学者把当前思政课受到学生冷遇的原因归结为其过于重视理论传播,轻视实践层面教学,实际上没有真正抓住问题的症结。从认知心理学理论看,程序性知识的应用以陈述性知识为基础。因此,问题不在于重理论轻实践,而在于理论还不够深入,不够透彻,不能抓住和回应学生的真实需求。在论述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八个统一”中, 习近平总书记首先强调的就是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因此,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应避免过度侧向价值引领教育而忽视陈述性知识的教学。因为正是这些陈述性知识构建了学生理解、认识并改造世界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基础。从知识学习的效用看,人类学习知识,归根结底是为了以一种概念化的方式对外部世界加以概括、反思、推理并以此指导人类的实践活动。基于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概念、基础性事实以及理论的学习,学生就可以构建和发展其观察、处理具体问题的角度,塑造锤炼正确的思维方式。这些基础性事实或理论就是 “陈述性知识”。加涅认为,所谓陈述性知识主要是人们在日常生活或学习中积累的各种信息在人脑中的存储。这类知识一方面构成了进一步学习其他理论的基础,另一方面又是构成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常识思维框架的必要前提。换言之,陈述性知识不仅构成个体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必备的“知识背景”,同时能够以统一性的历史和文化知识把其塑造为具有现代意识的社会公民。当然,高校思政课的建设目标还不止于培养社会合格公民。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的建设目的决不仅限于培养合格的公民,更重要的任务是要培养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就是说,思政课不是要为学生建立一般意义上的“三观”,而是要求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引,教会学生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改造世界。要彻底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就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方法的正确理解。
陈述性知识的教学可以借用加涅的知识学习理论。加涅根据学习结果的差异把学习分为五大行为类型: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行为技能、言语信息、态度,并针对不同结果总结出学习发生的内部与外部条件要求,其中言语信息类即对应陈述性知识。因此可以据此设计改进教学质量的策略。从教育主体层面看,主要是要求思政课教师通过调整教学方法,提供有意义、有组织的信息,以改进并满足学生学习发生的外部条件,促进新知识与旧认知结构的同化。奥苏伯尔的“先行组织者”理论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范例。在学习开始之前,教师给给予学生一定的材料促进新知识与其旧有知识的联系。即所谓“先行组织者”。具体而言,要促进新知识与旧有认知结构的同化,教师必须给出适当的刺激,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完成对新知识的“编码”组合,即按照一定的规则将学习到的信息与旧有知识体系重新组合排列,有两种方式有助于激发大脑“编码”。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陈述性思政知识的教学策略

下一篇:  陈述性思政知识的教学策略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