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发展旅游产业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些许不足和劣势,特别是在发展特色小镇时旅游业中的粗糙性特点对其文化特质的戕害尤为严重。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衍生出一系列的弊端,尤其是在现代化社会环境下,新村建设发展呈现出模式单一化、交通不便产生的旅游线拖沓冗长影响着特色小镇的进一步发展。
(一)房屋结构的单一化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城镇加入到了社会发展的新变革中。必背镇的村民以前因为居住在半山腰,生活所需的各种物品都要下山背回来,崎岖的山路不仅增加了生命风险,而且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方面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严重影响和滞后了农村的现代化发展。新型的村落结构极大地改善了瑶族人民的生活环境,他们从半山上搬迁至相对平坦的路面,不仅减少了因居住问题产生的多余生产劳动,而且也有利于村镇的统一规划布局,从而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不过通过对必背镇和周边新村的村民走访,我们发现在新村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着村落结构单一的特点,许多的新型村落在外貌上差异性并不大,更多地是相似性和重复性。以雕子塘村和八一新村为例,二者之间在房屋的建造结构上并没有太多差别,大都是采用了白墙红柱为基准底色,所建造的都是二层小楼房,在廊坊、梁顶上会有瑶族刺绣的图案,如代表鸟的图案、代表鹿的图案、代表叶子的图案等。两个村落相距十几公里,但在房屋建设中并没有显著差别,这种相似性的村落建设在观光旅游中无疑略显拖沓。并且在通过对村民的调研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村民对于楼房为何这样建造这一问题,他们也不能说出原由。这表明,在发展特色小镇的过程中,当地政府并没有对当地村民进行详细的访谈了解,也没有就特色发展规划内容与村民交流和沟通,只是依照自己脑海中瑶族应该是的面貌想当然创作出一个“瑶族特色村落”,至于这个村落的真实与否,并没有作出详细的考究,这样的特色文化浮于表面,与真正的文化精髓貌合神离。这正如赛义德在对帝国主义作出批判时所强调的那样,“历史在这里最好用复数——这个历史是帝国制造的。它不只是白人男人女人的故事,还有非白人的故事。他们的土壤和基本生存就是问题的中心,尽管他们的声音遭到了否定和漠视。”[4]25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当地政府要考虑到他们本土人的真正需求,让老百姓发言发声,表达出自己的内心诉求,在建造特色小镇中突出其差异性和独特性,并在此基础上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名片,而不是想当然的建构一个体系,一种观念,然后建造出理想中的“特色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