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融通新闻传播专业与劳动教育的路径
 
更新日期:2022-11-22   来源:   浏览次数:7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锤炼融通载体,完善顶层设计五育并举,有效融通是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时代性表述。立德树人、强身健体、增智增能、育美育人更是新时期重提劳动

 
 1锤炼融通载体,完善顶层设计
五育并举,有效融通是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时代性表述。立德树人、强身健体、增智增能、育美育人更是新时期重提劳动教育的理论基础。开展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劳动教育势必要找准适切的结合点,构建新阶段下的德智体美劳的全育体系。找准载体,强化顶层设计是开展劳动教育的前提。
1.1文本载体,高屋建瓴
信息透明、承载量大、自媒体兴盛对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反映在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实验实训大纲、毕业设计(论文)方案等与学生专业培养密切相关的文本载体里。将“劳动育人”、“奉献”、“价值”、“奋斗”、“创新”等元素植入文本,并由课程负责人执行,使之科学化、系统化、具体化,这是打破专业课程与劳动教育之间壁垒的着力突破点。
1.2教学载体,合理融入
新闻传播专业劳动教育既相互联系又对立统一。劳动教育的教学不是单纯地教给学生理论,而是潜移默化地把劳动教育融入新闻传播的各项课程教学当中。目前,讨论法、探究法已经广泛用于的新闻传播教学改革中,对于劳动教育的渗透也可以采用这种模式。任课教师可围绕新闻传播从业者所需的劳动技能与素养的培养,设置相应的劳动实训项目,或在授课过程中,留出专门的时间让学生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思考当前国内外问题,提升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能达成既定的课程知识技能目标,还能内化劳动精神与观念,让学生在未来的新闻传播工作中坚守道德伦理底线,尊重劳动成果。
2转变主体观念,形成合力
2.1提升教师劳动教育理论素养,认同内在价值
信息革命正大刀阔斧地改变媒介格局,教师社会化决定了新闻传播专业的教师必须自觉汲取劳育的养分,主动提升劳育素养。一是全面学习马克思主义全面育人的基本观点、方式方法,深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新闻工作的重要讲话。二是扭转错误观念,充分理解认识劳动教育的内涵、作用,对劳育产生认同感,承担起劳育的职责,履行对学生进行个体社会化的任务,实现高校教育社会化功能。三是主动思考劳育元素与专业的结合点,在育人的过程中分阶段、分专业精准地介入劳育的理念,以身为范,践行新闻传播中的专业主义。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摈弃仅把专业视为获取物质利益的手段,在专业学习、实践中感受到劳动的快乐,激发学生劳动创造的热情,促成劳育的个体自觉。
2.2筑牢学生劳动价值理念,实现内化于心
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是社会主义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是未来新闻传播中的专业人士和把关人。除课程输入外,营造劳动教育文化气氛是又一举措。一是学院可组织开展劳育的专题学习。例如邀请劳模、工匠大师、优秀毕业生等传媒行业榜样人物进校园活动,现身说法,开展劳育宣传工作,重塑行业认知以及择业观。二是学校、学院可开展“劳育”为主题的作品展。让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自选作品参赛。如采访优秀的、进步的行业大拿;拍摄在行业上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小人物”等。在培养专业能力的同时,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三是开展“劳动周”主题教育。如学生可以利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开展劳育相关主题活动。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劳育的作用,增强服务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实现综合育人。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融通新闻传播专业与劳动教育的路径

下一篇: 融通新闻传播专业与劳动教育的路径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