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痕迹冗余,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受原文理解、文化差异、文体风格和译者表达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在译文中留下了过多的声音,这种声音不仅不能提高译文的质量、体现译者的风格,反而会影响读者对原作的理解,使人不知所云甚至误导读者。简单来说,译者痕迹冗余将原文直白明了的语言复杂化了。这里作者对译者痕迹冗余定义的范围较宽,不仅包括译文措辞不准确、不简练、误译,还包括译文读者的阅读负荷、译文意境传达、文化因素等外在方面。
王佐良用文言文体的语言翻译《青春》,总体上来说译文的风格符合原文的神韵,起到了激励人们奋发有为,珍惜青春,以高昂的斗志面对生活,实现人生价值的作用;但部分译文差强人意,措辞仍需深思,表达还可更凝练,究其原因便是王先生在翻译过程中过度使用文言文,文言文的表达形式虽然符合王佐良力求精简译文,使之纯净又锐利的原则,但是文言文毕竟晦涩难懂,其中某些文化知识如果没有备注或注释诗人费解甚至误解,这样不仅加大了译文读者的理解负荷,也有损译文的质量,针对这样的译文,就有必要对其重译,根据原文还原其最初的含义,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同时还要兼顾传达原文的神韵。
下面作者从实例出发,分析王佐良《青春》译本中的译者痕迹冗余之处,并尝试与以重译。划线部分为作者认为需要重译之处。
1.原文:Youth is not a time of life; it is a state of mind; it is not a matter of rosy cheeks, red lips and supple knees; it is a matter of will, a quality of the imagination, a vigor of the emotions; it is the freshness of the deep springs of life.
译文: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弘的想象、炙热的感情;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涌动。
重译:毅力、创意和激情
原文采用排比的句式和隐喻的修辞造势,开篇便为全文奠定了文采华丽,简洁有力的基调。译文前半句紧扣原文的风格特点,但划线部分的表达不够凝练,不符合前半句的节拍,虽然原文用“a matter of will, a quality of the imagination, a vigor of the emotion ”具有形容词性的表达方式,但在汉语中,为简化表达,完全可以将其译为“毅力、创意和激情”,既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又能增强译文的表达力度,同时也符合王佐良使译文精炼的目标。此例译者痕迹的冗余体现为译文字数的冗余。
2.原文:Youth means a temperamental predominance of courage over timidity, of the appetite for adventure over the love of ease. This often exists in a man of 60 more than a boy of 20. Nobody grows old merely by a number of years. We grow old by deserting our ideals.
译文:青春气贯长虹,勇锐盖过怯弱,进取压倒苟安。如此锐气,二十年后生而有之,六旬男子则更多见。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方堕暮年。
重译:花甲多胜弱冠
原文划线部分表达的意思简单明了,即:和二十多岁的人的相比,六十多岁的人锐气和进取心更强。译文翻译的不妥之处在于“二十年后生有之”可以有两种断句方法,第一种是“二十年后生/而有之”,这是根据上下文正确的断句方法,意为“二十多岁的人才有”;第二种断句方法是“二十年后/生而有之”,这样断句,意思依旧通顺—“二十年之后,天生就有”。这样就会产生歧义,读者就会心生疑虑。需要重复体会上下文才能确定其具体所指。原译文的连贯性和可读性低,同时加剧了读者的阅读负担,客观上违背了以读者的感受为中心的翻译原则。将其改译为“花甲多胜弱冠”不仅能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普通读者一看便知其含义,还能保留译文文言文特色,使译文的风格统一。此例译者痕迹的冗余为文言文表述不当,未考虑到译文有可能产生的多种解读。文言文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能缩减篇幅,使表达简单凝练,但如果使用不当,会让人不知所云,实际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因此,使用文言文文体写作或翻译对作者或译者的文化素养和表达能力要求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