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后殖民语境下黑人女性“甜心”身份与认同的错位
 
更新日期:2022-11-29   来源:   浏览次数:117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身份认同可以拆分为身份和认同两个概念。身份更强调自我与他者的差异性,而认同更侧重于个人身份与自我意识的同一性,实现身份认同的关键在于求同存异

 
 身份认同可以拆分为“身份”和“认同”两个概念。“身份”更强调自我与他者的差异性,而“认同”更侧重于个人身份与自我意识的同一性,实现身份认同的关键在于求同存异。黑人族群首先要正视与白人种族之间的差异,才能够建立自身的黑人特性。然而在白人主流审美的影响下,黑人社区内部盛行“按肤色分类,肤色越浅越高贵”的畸形价值观。作品中黑人女主人公布莱德的母亲“甜心”以及其祖辈都是浅色混血儿。这些浅肤色群体在生理机制方面经历了基因混合,混血的结合弱化了他们黑色人种的外形特征,拥有更浅的肤色和更加顺滑的头发,他们可以轻易地也十分愿意伪装成白人。在心理机制方面他们也同样面临身份杂糅,想要极力摆脱自己黑人的身份而融入到白人社会之中。这种黑人自我主体缺失的现象不仅没有随着时间得到改善,反而在代际间传承。受黑人身份认同危机的影响,布莱德母亲“甜心”出现对自己黑人身份认同和母亲身份认同的双重错位。这样身份与认同的错位是导致布莱德童年遭受精神暴力的根源。
(一)“甜心”黑人身份和认同的错位
美国种族歧视这一现象形成的根源之一便是受到了后殖民主义的影响。后殖民主义思想家法农在其《恐黑现象学》中指出来自殖民者白人的暴力凝视会对受殖民黑人身份认同的建构造成创伤性的影响。黑人遭受白人殖民者歧视时,霎时间产生的各种屈辱心理会导致的身份认同危机及其身份重建的焦虑、渴望与探求。(罗如春2011:52)“甜心”便是遭受白人暴力凝视的受害者。浅肤色的“甜心”生下皮肤黑得像柏油一样的布莱德后,丈夫便抛弃了她。“甜心”推着婴儿车上街,只会引得他人大吃一惊皱起眉头的表情;甚至发救济金的工作人员看到黑黝黝的布莱德,态度也会更加刻薄。对于黑人群体而言,他们本身不愿意被凝视,只愿做众人当中的普通人。可是黑人群体作为边缘人物身处白人文化中心的社会里,不可避免在杂货店被吐口水、在公交站遭推挤;人行道属于白人,黑人只能走臭水沟;饮水只能去“有色人种专区”;试衣服要躲到店铺后的房间;而辱骂如同家常便饭。白人对于有色人种经常性的凝视弥漫性地反馈到后者视觉意象的空间里,造成后者心灵深处难以愈合的创伤,并且深深印刻在黑人的自我认同结构之中。因为女儿的黑肤色,“甜心”处处承受着来自白人的暴力凝视。身体处于白人的监控贬低下,“甜心”在制作身体图式上遭遇困难,导致她以他者的目光审视自己,对身体的认识也只会是否定性的认识的。在以“甜心”为角度叙事的第一章节,“错”字一共出现了六次。章首以“不是我的错”开篇,章尾以相同的句子呼应,“甜心”认为黑色皮肤就是原罪,反映出她对于自身黑人身份的深恶痛绝。由此“甜心”迫切想要摆脱自己身体内原有的黑人特质。为了能够融入白人社会,摆脱凝视,她不惜教女儿撒谎作伪证来陷害无辜的索菲亚,以此博得白人群体对其接纳和认可。“甜心”的自我身份是建立在否定自己民族的文化遗产而认同并不属于她的白人文化的基础上的。她接受白人的价值体系,拒绝自己种族的文化建构,失去种族身份,成了无根的文化孤儿,“甜心”对白人文化价值观的追逐注定是要失败的。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后殖民语境下黑人女性“甜心”身份与认同的错位

下一篇: 后殖民语境下黑人女性“甜心”身份与认同的错位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