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政治法律 » 正文
家风形成的生成脉络
 
更新日期:2022-11-30   来源:   浏览次数:201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家国同构是家风最初的形成依据家国同构源于中国古代宗法制度,氏族社会对家族的认同,进一步形成严密的社会秩序,从而稳邦固国。宗法社会制度上

 
 (一)家国同构是家风最初的形成依据
“家国同构”源于中国古代宗法制度,氏族社会对家族的认同,进一步形成严密的社会秩序,从而稳邦固国。宗法社会制度上依靠的是“内圣外王”,在这个社会下的家国情怀体现在政治上的宗法制,理论上的“三纲五常”,其中“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每个家族家风稳定的重要因素,而“五常”(仁、义、礼、智、信)则是每个家族的家训基础。解读《礼记·大学》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九字真言,即是从个人的角度看是身修而家齐,家齐而国治,国治而天下平;从国家的角度看是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在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原有的父权制家庭并没有被破坏,而是比较完整地保留下来,原有的家族结构成为国家结构的基础,使得中国古代早期国家的组织结构具有“家国同构”的特征。国与家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就在此体现。家是个人身份归属和认同的最小团体,也是作为有着群居生活习惯的人所不可或缺的最小集体;家国情怀理念对于国家来说具有建构作用,也是其道德秩序的规范力量。“家国同构”是中国古代伦理思想,也是新时代家国情怀的历史源头。目前学界对待这一思想,重新建设适应新时代的家国情怀观。“家国同构”是家风的基本立足点,微观的小家与宏观的国家有着同一性的特点,两者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即“治家如治国,治国如治家”。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制度正是依托于稳固的家国同构理念,将国家管理细分到每个家族,每个家族因此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家风”,这些家风依靠严格的家教、家训从而使各自家族鼎盛不衰。
(二)家国情怀是传统家风的情感基因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处处体现着家国情怀的孕育成长。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文化便属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这“十义”既可以作为个人礼法的约束之道,更是此后古代社会各个家族所遵循的管束之基。“以血缘亲情为本位的家庭或家族组织结构及管理办法,与夏王朝开启的“家天下”王位世袭政治架构及国家(邦国)治理模式,不论在组织结构还是传承方式上,两者都有明显的可比性和相似性。”正是由于治国与治家的相似性,在治理国家和治理家风的时候都能运用一套继承发展的理念——家国情怀理念。宗法制之下的嫡长子继承制完美地体现了这一特点。孟子曾云:“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引用孟子的这个典故,说道:“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和万事兴。”从分封制的角度理解家国情怀,也是一个较易理解的途径,因为在分封制的社会中,家国体现出来的忠孝尊亲一体化尤为明显。梁启超曾说:“吾中国社会之组织,以家族为单位,不以个人为单位,所谓家齐而后国治是也。周代宗法之制,在今日其形式虽废,其精神犹存也。 ”所以说,尽管现在古代宗法制度已被废除,但这种根深蒂固、代代相传的家族精神很难被割舍掉,并以家风文化的形式再次呈现出来。随着时代的变革,在现今中国不复存在以前那种令霸一方的世家大族,时代的变更让以前古典的大家族逐渐演变成现代化的小家庭,但只要根源中华民族,这种家国情怀下的家风就会继续传承下去。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家风形成的生成脉络

下一篇: 家风形成的生成脉络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