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经济 » 正文
新经济时期艺术教育的问题及趋向
 
更新日期:2023-10-07   来源:艺术市场   浏览次数:66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在知识经济风起云涌的二十一世纪,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以至于对于人才的渴求越来越强烈。人类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

 


在知识经济风起云涌的二十一世纪,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以至于对于人才的渴求越来越强烈。人类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关键是人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21世纪以高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将越来越取决于教育,这就要求中国教育必须要以崭新的姿态迎接21世纪的挑战,走改革创新之路。因此,在重整教育环境与规划新课程的同时,各界必须认同艺术乃是完整教育的基石之一,艺术活动可以使人在思考和行动时变得更有可塑性,将艺术融入的全面性课程中,将有助于培养学生认知技巧,包括辨别、分析、反省、判断等能力的培养,并能进一步将该类能力应用在其它领域,整合不同来源的信息,建构新观念,进行全面性的思考,新世纪的艺术教育是崭新、开阔前瞻的。二十世纪经历了政治、经济、科技与人文各层面的点滴累积,这些人文环境酝酿、涵养了人文教育的基础,也为新世纪的艺术教育提供了人文素养教育的环境。在瞬息万变的新时代,全球性的互动更为频繁,整体社会经济水准的提升与变化,让艺术与人文教育的责任日益增加,重要性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一、当前艺术教育问题

由于教育体制、社会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原因,当前我国的艺术教育比较薄弱,国民尤其是学生的艺术素质普遍较低。特别是音乐素质。我这里所说的艺术教育,不同于培养专门艺术人才的专业教育,而是指提高高校学生的文化修养、鉴赏能力、审美情趣,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艺术素质教育。去年,我在我所任教的学校里对近千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一次音乐素质问卷调查,调查的结果是“两多三少”,即几乎100%的学生表示喜爱音乐,几乎100%的学生认为在高等学校进行音乐教育很有必要。然而,在他们当中,能够识简谱的仅占2.6%,能够熟练掌握一种乐器的占0.2%,系统学习过音乐基本理论的几乎为零。大学生们对于音乐教育的渴望与实际具有的音乐素质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之所以形成这种局面,笔者认为主要有教育体制、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的原因。在教育体制方面,教育改革滞后,影响了音乐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就江西省来看,只在小学和初中一年级阶段开音乐课和美术课,在这以后直到上大学前的五年中,艺术教育就断了线,学生不可能系统地接受艺术教育特别是较高层次的艺术教育,这里还不说未升入高等院校的更大一个群体。由于许多教育部门包括学校的负责同志对艺术教育在培养和造就“四有”新人中的作用缺乏应有的认识,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尚未确立;有的地方如农村尤其是偏远地区,因缺少师资等原因,不严格执行国家教委颁布的教学计划,不开或随意停开音乐课;就是开设艺术教育的一些学校,也因为缺少必要的考试、考核制度,存在着教师教好教坏一个样、学生学好学不好一个样的问题,教育质量优劣很少有人过问。学生进入高校以后,又主要接受的是专业教育、技术教育,艺术教育更显得苍白无力。安排专门师资、课时和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艺术教育的学校不多,致使学生在艺术教育上“先天发育不足,后天营养不良”,素质不高也就在所难免了。在社会文化环境方面,存在许多不利于艺术教育发展的因素。国民艺术素质的提高得不到普遍的重视,能够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体现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艺术精品不多,在不少场所和领域里,高雅的音乐艺术形式被粗俗的、庸俗的、媚俗的或格调低下的艺术形式所取代,圣洁的艺术殿堂被浓重的“铜臭”所污染,大众艺术、群众艺术活动园地被赤裸裸的商品艺术所侵占,再加上一些传媒的“误导”,由此造成了不良的文化环境,严重地冲击着学校正常的、健康的艺术教育,对青少年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致使一部分人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审美素质低下,良莠不辩,美丑不分,有个别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在家庭教育方面,由于“望子成龙”心理作用,对音乐艺术教育也存在两种倾向。有的家长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也不考虑社会需要,逼着孩子学歌唱,学乐器,努力向专业人才发展,使孩子的心灵受到创伤,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有的家长让孩子埋头学习“数理化”,视孩子音乐学习和对音乐艺术的追求为“不务正业”,这也对学生特别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二、新经济时代下艺术教育的变动

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来临,迅速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对我们传统的经济结构、生产制造方式、通讯交流方式、学习、管理方式、工作和生活方式以及我们的思想观念都将产生重大的、深远的影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其核心是科学技术水平的竞争,是综合性、创造性人才素质的竞争,归根结蒂是教育质量的竞争,是整体国民创新能力的竞争。 

因此,今天教育比任何时候都更重要,高等学校面对新的形势,要承担起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的历史使命,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建立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世界各国正在不断调整教育发展战略,改革教育思想、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艺术教育自然也不能例外。 

 艺术教育的发展,一直是因应社会文化的转型,人文环境的生态不断的进行教育改革,在欧美国家的艺术教育发展中,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个趋势,近百年来的艺术教育,不断的随着时代的需求进行教育改革,从不同的认知层面与发展取向对教育的改革做出回应,在多元文化全球国际观的后现代艺术生态中,艺术教育更要肩负起培养符合社会文化环境需求的全方位人才。面对多元背景的学生,艺术课程该怎么教,问题很多,例如(1)学生应该只学习自己的文化,还是所有学生都要学习自己和别人的文化?(2)所有的学生,不论什么背景,是否都该认识少数族裔的作品?(3)艺术课程的宗旨、目标、内容和评量办法,应该由谁决定?(4)如何整合互相对立的观念,使学生能够对东西方文化传统有所认识,同时又兼顾每个学生自身的文化?(5)当地社会的艺术观、文化观,与全球各地的艺术文化有何关联?要回答这些问题并不容易,艺术课程的目标、艺术教师本身的理念与经验、本土的社会环境、学生复杂多元的背景等等变量,都会左右实际的教学;不过艺术课程的重点,应该都是要强调艺术是什么、为什么会创作艺术、人类经验的异同、艺术创作的背景等等。

 随着引进苏联的艺术教育体系,各类专业越分越细,各种艺术学科由于各自技巧的差异性被分解成一个个小的、相互间毫无联系的专业,艺术本身的综合性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专业艺术院校:舞蹈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电影学院、戏剧学院。专业化越来越来强,而综合性越来越差,技术越来越好,人文素养越来越低,这种重技术轻人文的思想不仅体现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而且体现在艺术高考当中。艺术考生的高考文化课分数线比普通考生分数线低1/21/3以下,起点本身就很低,再加上大学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的问题,一批又一批生产出来的大学毕业生又将重技术轻人文的思想贯彻到底。在这种体制、这种模式下,怎么能培养出大师呢?其次,现代中国的艺术教育与社会需求是脱节的。一方面,当代艺术中最新鲜的艺术元素无法进入高校。在我们的教育理念中,要进入教育体系的学科必须是一个成熟的学科即以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在教育中以伟大的艺术作品作为人类价值观代代相传的载体,这种源于美国的艺术教育理论是具有保守主义特征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对当代艺术缺乏一个评价体系,其新鲜、活跃的因素无法进入高校当中,而进入高校的这些艺术作品,在挑选的过程中标准的把握却是一个问题。所以,当专业院校的学生进入社会后,会有很长一段时期的茫然和不适应,他会发现在学院中学习的实际上有很多是用不上的,稳定、成熟的学科模式在给学生传授着已经老去的东西。重视当代艺术,就是要求重视当代艺术批评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学校艺术教育体系中有三种类型:一是专业院校艺术教育,又被称为“纯艺术”,以培养纯艺术家为目标,目前在专业院校中还涵盖有专业设计类艺术教育;二是普通艺术教育,这包括从幼儿园,中小学到高等院校所有非专业艺术教育;三是师范艺术教育,这在艺术教育中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即以什么人来教授艺术,行会时期是以工匠师傅来教授,有一段时间是以艺术家来担任,现在由谁来担任呢?在现代中国这三种教育类型的目标定位,课程设置实际上是不清晰的;专业院校的课程设置与师范类艺术教育是雷同的,都以教授素描、色彩、创作等技法课为主,用培养专业艺术底子的专业艺术人才的教学内容,课程结构、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来培养普通学校艺术教育的师资力量,艺术实践和技法课程比重过大,而艺术史、艺术理论等文化课程比重不足,使学生所学内容与中小学艺术的教学要求不相适应。将师范类型办成“小美院”、“小音院”,而没有体现其教育科学的特点;其次,由于忽视普通艺术教育使专业艺术院校的学生质量下降。中国高等艺术院校挑选人才是以高考的形式进行的,由于受到升学率的压力,中小学的艺术教育基本上是围着高考的指挥棒转,各类附中、培训班成为了艺术教育的主要模式,而普通生的艺术课在进入初中二、三年级就已基本停止。艺术高考由于文化课要求低,成为大部分学校为文化课差生提高升学率的主要出路,相互之间已形成恶性循环,影响了专业艺术人才的培养和成长。

三、新经济时代艺术教育发展的趋向

现在,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已经引起了艺术教育界的普遍关注,也有人在开始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笔者认为,要改变艺术教育的现状使其在改革中发展,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充分认识到发展艺术教育事业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情趣,使人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具有其它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拿音乐艺术教育来说,它以婉转悠扬的旋律、变幻无穷的节奏、丰富多彩的音色、醇厚明亮的和声、巧妙精致的结构织体,严密完美的交织在一起,以它特有的方式撼动人们的心灵,对人们复杂的内心世界产生直接的感应作用。古代《晋书·乐志上》说:“是以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恻隐而仁爱;闻其徵声,使人乐养而好使;闻其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把音乐中的“五音”与人的性情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可见,古人尚知道音乐艺术对于陶冶人们思想情操的特殊作用,我们更应该认识到音乐对于培养人、塑造人的重要意义。

二要充分认识到发展艺术教育事业是推动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个突破口和切入点。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这是教育改革一个带方向性的大问题。改革的实质就是要把由一切教育活动以在升学考试竞争中取得好成绩为主要目标的教育,转向按照教育规律,以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素质全面得到提高为主要目标并不懈地进行革新的教育,使教育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求知、健体、审美、劳动、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要充分认识到发展艺术教育事业是贯彻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战略方针的需要。艺术教育属于上层建筑,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发展艺术教育事业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国古代就提倡礼乐治国,所谓礼,即指行为规范,乐就是精神陶冶。人的精神境界的提高,不能只靠主观的自我修养,如面壁独思、扪心自省等,还必须通过教育和外界的影响去实现。把行为规范和艺术的陶冶结合起来,这是中国教育的一种传统。如果我们放弃了艺术教育,就等于放弃了这种传统。在今天实行改革开放和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艺术的陶冶更是不可缺少的。要通过积极、健康的艺术教育,宣扬社会主义的真善美,抵制和批判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假恶丑,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占领教育战线的思想文化阵地,把青少年一代铸造成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的人,这不仅是教育界的责任,更应当成为全社会的一项战略任务。

四是改革教育评价制度和方法。将学校的合格与升学率分开,在评价上脱钩,加快建立起一种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和对学校办学方向、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的科学评估制度和标准。对高校艺术教育,要制定出明确的、可以量化考核的水平指标,纳入整个教育考核体系。

五、是加强对现有在艺术教师队伍的培训,提高教师的学历、学位水平和合格率。当前,艺术教育的一个突出薄弱环节是师资力量不足,艺术教师队伍合格率低,且流失现象严重。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进一步调整优化高、中院校的教育结构和专业结构,加大艺术教育的比重,提高教育质量,为学校和社会输送高素质的艺术教育人才。,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每年都选拔一批艺术教师进行培训,通过三、五年的努力,使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一个较大提高。其次利用利益机制和政策导向,使现有艺术师资力量能够留得住,用得上,稳定教师队伍。艺术教师要在职称评定、评先、晋级、住房、福利待遇等方面,同其它任课教师特别是主科任课教师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六是要把高雅艺术、严肃音乐引入校园,引入青少年学生。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组织、邀请文艺团体和艺术工作者(包括专业艺术教师)经常深入学校,为学生表演优秀的作品,或开设各类艺术讲座,让学生从中领略、欣赏、感受高雅艺术的真谛,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七是明确不同艺术教育类型的培养目标,确立不同艺术教育类型的课程设置,评价体系;师范类艺术教育就应体现其师范性,课程设置以艺术史、艺术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等为主,缩小技法课的比例,中央美术学院在进行大规模的二级院校调整中,依然保留教育学院是具有前瞻性的。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要提倡普通艺术教育,无论是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都应开设艺术课,而不是只开几个附中、培训班,全面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为高等艺术院校输送优秀人才;加强职业技术类艺术制作人才的培养,着重体现其制作技术,体现短周期、快速培养的特点,职业技术类学校不必要向高等专业院校看齐,但可以考虑为高等专业艺术院校毕业生提供职业技术型训练,从而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实现“双赢”的目标。

八是走出艺术教育本身的狭窄圈子,提倡整个学校教育的艺术化教育模式,现代意义上的“艺术”早已超越了传统的内涵,各种技术(诸如声、光、电、多媒体),各种材料媒介,各种观念,使艺术越来越紧密的与现代生活相接合,接受艺术化教育是提升人类自身生存状态的精神因素,而不仅仅体验物质生活带来的虚幻的幸福,是现代艺术教育的方向,也是艺术教育与科学、技术、伦理、人文的全面结合,将艺术教育最终扩展为文化的教育。

九是提倡社会化艺术教育。目前在我国学校艺术教育仍是主要的教育形式,应该看到的是许多社会机构具有学校艺术教育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等有着优秀的文化艺术资源并未得到充分的利用;许多机构追求经济利益削弱了社会化教育的功能。现在,许多美术馆定期开办艺术讲座,请名家、教授讲解艺术品。笔者印象最深的是,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有一批文化学者、专家长年担任义务讲解员,为参观者服务。社会化的艺术教育虽还未形成主流,但也将是艺术教育发展的一个方向。因此,加强艺术教育,是实现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项重要内容。高等教育也是育人,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在高校中加强艺术教育,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开发,通过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具有较高艺术素质的毕业生更能适应社会的现实需求。

 “知识经济”重视知识生产、知识创新,必然强调人的和谐发展。新经济将“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和“专利的数量”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必然重视提高人力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知识经济”为人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从而为人的素质全面发展打好基础,铺平道路。21世纪的新经济,以全球化、信息化为特点。只有实施终身素质教育才能与新经济相适应。因此,重视和加强素质教育,艺术教育就不能缺位。

 

 

【参考文献】

[1]雷默.超出表演: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的新约定[j].音乐教育杂志.美国北克罗拉多大学音乐学院出版,1995

[2] 雷默.汤琼、刘红柱译.21世纪音乐教育使命的扩展[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增刊: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专辑,1998

[3] 梁作明.当代思维哲学[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0月第一版

[4]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反思与对策》[J]. 蔡岳建.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247

[5] 布朗科赞尼克.艺术创造与艺术教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6] 《《加强公共艺术教育 构建和谐校园文化》[J]. 张建中.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第2

[7] 丁帆.大学生素质教育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8] 宋秋蓉.大学素质教育与大学教育的学术性[J].高等教育研究 20002

 

上一篇: 新经济时期艺术教育的问题及趋向

下一篇: 新经济时期艺术教育的问题及趋向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