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经济 » 正文
“一带一路”背景下北京建立高新技术制造业境外园区的区位选择研究
 
更新日期:2024-11-19   来源:经济问题   浏览次数:313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欢迎投稿《经济问题》 本文在考察北京高新技术制造业发展现状和产业布局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北京在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高新技术制造业境外园区的区位选择进行了实证研究。

 
一、引言
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是“十三五”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为了减少和规避单个企业海外投资不断增加的成本和风险,中国“走出去”战略历经“产品走出去”、“企业走出去”之后,开始迈出第三步,即园区“走出去”。建设境外园区已经成为中国海外投资的一种新模式,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平台。据商务部统计,中国企业正在推进建设的境外园区已达75个,分布在34个国家,共带动投资近180亿美元,吸引入区企业1141家。2015年通过确认考核的境外园区共13个,其中有10个位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13家通过考核的合作区,主导产业涉及有色、轻纺、服装、汽配、建材、家电等优势产业,中国境外园区建设进入快速扩张发展阶段。从地方层面上来看,吉林省、湖南省和其他一些省市的地方政府已经先行先试,率先带领企业建设境外园区。新疆、陕西、甘肃、宁夏、云南、广西、江苏、福建等各省积极部署、抢先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政策红利。
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北京,在高新技术制造业具有比较优势,可以探索政府带领企业集体“走出去”、创建境外园区的新模式。一方面,要解决北京存在的“大城市病”问题,需要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有序转移过剩产能、控制城市人口和产业规模;另一方面,要发挥首都科技创新、人才集聚的优势,实现区域内资源的高效配置,产业转移可以作为北京实现其目标的突破口和有力抓手。虽然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并未提出北京的地位和作用,但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和直辖市,其有利的区位优势和经济优势在“一带一路”战略中仍然可以大有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涉及国家多、范围广、地缘环境复杂,北京应该如何根据自身优势和条件对高新技术制造业境外园区的建立进行区位选择、需要考察哪些影响因素等问题是当前北京市政府实施园区“走出去”战略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作者:姜伟 刘含章 王涛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一带一路”背景下北京建立高新技术制造业境外园区的区位选择研究

下一篇: “一带一路”背景下北京建立高新技术制造业境外园区的区位选择研究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